「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的孩子一生!
2022/08/10

清早我著急出門,兩歲多的女兒抱著我的腿說:「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你在家陪我好不好?」

我心煩意亂沖口而出:「不行,不上班拿什麼給你買好吃的!」

等坐上車冷靜下來,才想起剛才的回答有多愚蠢,后悔內疚一陣陣涌上心頭。

「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要去上班?」可能大部分孩子都問過父母這個問題,這是孩子對世界好奇探索的表現,你是怎麼回答的呢?你的回答可能影響的孩子一生!

我想起我小時候,想讓媽媽不干活陪我玩,她總會惡狠狠的說:「我這一天天累死累活為了啥?還不都是為了你!我不干活了你們吃啥,喝西北風啊,你以為我愿意干啊……」

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是不再開口,默默的站在角落掉眼淚!因此,我從小就有很重的負罪感,我不敢開口問爸媽要東西,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到大學了,同學們放假都出去玩,而我從來都是回家,潛意識就覺得爸媽那麼辛苦都是為了我,我怎麼好意思出去玩!

心理學家蘇珊·紐曼說:當孩子選擇犧牲自己來溫暖別人,證明他沒有獲得無條件的愛。這樣的孩子很難珍愛自己,也很難形成正向的自信感,他一生都會活得壓抑。

孩子的認知,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大人觀念的傳達,我們對待孩子問題的回答,成就了我們的格局。而我們的格局,也許就會影響孩子未來的選擇!

孩子問「為什麼要上班」反應的是什麼心理呢?具體應該怎麼回答呢?

一、對父母工作內容好奇

對于對父母工作比較好奇的孩子,父母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孩子講解自己的工作內容,也可以講講工作的趣事。

二、想要父母陪伴

孩子對和自己的父母分離是有抵觸心理的,父母盡量安撫,告訴孩子爸媽雖然去上班,但是依然愛他,下班就會回來陪他,在需要爸媽的時候爸爸媽媽都給會在的!

對于有分離焦慮的孩子,偷偷離開是大忌,一定要和孩子打招呼并承諾什麼時候會回家,這樣孩子才會形成父母只是離開一會,會回來的概念。

三、詢問父母工作的意義

就像自己去上學一樣,父母工作是為了什麼呢?簡單把工作和賺錢聯系起來這顯然是不對的!

面對這個提問,我們可以回答:

「爸爸媽媽出去工作,可以和你一樣,交到很多朋友啊!」讓孩子明白工作也可以很快樂!

「爸爸媽媽去上班,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來賺錢,就可以買我們想要的東西了」!這里一定要強調勞動,讓孩子從小明白,錢需要通過勞動來獲得!」

「爸爸去上班,可以像你幫助別的小朋友一樣,幫助很多人,這是我的責任」這里向孩子強調的是幫助孩別人和責任的重要性。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