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真正厲害的人,往往能做到「兩緩一遲」,是心機深、能成事的表現,你能做到嗎?開門見山,這「兩緩一遲」就是:事緩則圓,人緩則安,語遲則貴。下面我們分開來予以闡述。
一、事緩則圓。
為人處世,真正能成事的人,城府和心機都是很深的,鈍感力都是非常強的,遇到一般的事情,都不會急著做反應,也不會急著做決定和付出行動,而是會緩一會兒,看看事情的發展,也給自己一些思考的時間。
就像民間一句俗話所說,除了生活中的「三急」火上房、賊上墻、小孩趴在井沿上這一類必須馬上做出反應的的急事,其他事情都不要在倉促之間,被情緒所操控,做出沖動性的反應,否則,就是很容易出錯的。相反,放一放,等一等,緩一緩,事情處理起來才會更加的圓滿。
二、人緩則安。
如果說上面的第一個「緩」強調的是一個靜,那麼,這里說的第二個「緩」主張的就是一個穩,做人要穩,做事也要穩,穩穩當當,穩扎穩打,穩重成熟,有條不紊,就不容易出錯,也就更容易成事。
對此,你可以觀察那些從事高危行業的高手,凡是不會出事的,都是非常穩的,比如那些高空作業的師傅,一般人看著他們在高空作業,都覺得心驚膽戰,可他們卻表現得非常穩,一切都顯得不急不躁,看上去動作或許有些緩慢,但卻顯得踏實而有節奏,即便遇到一些變故,也能非常冷靜的處理。成事的道理也是如此,有凡事求穩的心機,才能步步為「贏」。
三、語遲則貴。
《周易》里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民間俗話也說:「靜水流深,貴人語遲」。真正心機深、能成事的人,在為人處世上,都是寡言多思的,話少且慢,懂得審時度勢、察言觀色,看著很沉默,卻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相反,話太多,說得又太快的人,或許口才的確不錯,但肯定是沒有什麼心機和城府的,也容易因為口不擇言說錯話,或者讓別人抓到把柄,給自己惹禍、挖坑。所謂「三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說話慢一點,懂得及時沉默和閉嘴,才是真正厲害的人。
總之,為人處世,真正厲害的人,心機都是很深的,也是能成事、成大事的,以上分享的「兩緩一遲」,只是他們身上幾個共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