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新。那天大姑來家里串門把我叫到身邊,面帶微笑告訴我:「你爸媽要再給你生一個弟弟,到時候就不要你了,你就跟姑姑回老家好不好?」。我「哇」的一下哭出了聲,喊著我要爸爸媽媽,我要媽媽。大姑臉色瞬間冷了下來,丟下一句「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經逗啊」。
之后,我連著好幾天都在做一個噩夢:爸爸媽媽真的生下了一個弟弟,我跟姑姑回了奶奶家。結果夢想成真,7歲那年我真的多了一個弟弟,而鄰居李阿姨跟我說「你媽媽有了弟弟,以后就不喜歡你了」,導致我很長時間都跟眼前這個弟弟親近不起來,還被父母說成小心眼。
直到最近,我了解到心理學上有一個「權威暗示效應」,即假如一個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麼他所說的話以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并讓他們相信其正確性。
而對于孩子來說成年人就代表著權威,即便大人說的是玩笑話他們也會當真,因為他們并不具有復雜的思維能力。在一個2.2萬人的問答中,發現有77%的人都被家里的親戚朋友「逗」過的經歷,只有4%沒有,另外19%表示記不清。
中國長輩式逗娃,給很多人的童年都留下了陰影,希望這三句話不要再跟孩子說了。
「你爸媽不要/喜歡你了」
生活中,當長輩催生二胎或者媽媽肚子已經大了起來以后,都喜歡逗弄小孩說「你媽媽肚子里住著一個弟弟,等他出生后你爸媽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到時候跟我去我家吧」。
大人之間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對孩子而言整個天都快塌下來了。大人開玩笑演得太認真,孩子真的會當真,天天患得患失,幻想著沒有了爸爸媽媽的日子,請停止以傷害孩子為前提來取悅自己。
「你再這樣,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想必很多人都經歷過,在不服管教的時候爺爺奶奶會跟自己說「你再這樣,就讓警察叔叔/醫生把你抓走」,在特定的年齡下,這招百試百靈,以至于當孩子看到穿白大褂或者警服的人都會慌不擇路。
如此一來,救死扶傷的醫生以及為民除害的警察,在孩子眼中就如「怪獸」一般的存在。那麼當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他該向誰求助呢?
「你看XX家的寶寶特別大方,你怎麼這麼膽小?」
不管是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串門,還是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最喜歡走的一個流程就是讓孩子表演才藝。因為對父母的朋友并不熟悉,所以很多孩子并不愿意主動去做這件事,即便自己很擅長。
但接下來他可能會被家人一直催促,如果仍然不情愿,可能會得到父母或者朋友親戚的「笑話」:你看XX家的孩子特別大方,會唱歌會跳舞,你怎麼這麼膽小?。拿孩子和另一個「優秀」的孩子作比較,是一件非常傷他自尊心的事,有可能導致他對原本擅長的事情產生抵觸情緒。
心理專家武志紅曾說:「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糙而鄙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