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經逗啊」,請停止以傷害孩子為前提來取悅自己
2022/12/20

5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新。那天大姑來家里串門把我叫到身邊,面帶微笑告訴我:「你爸媽要再給你生一個弟弟,到時候就不要你了,你就跟姑姑回老家好不好?」。我「哇」的一下哭出了聲,喊著我要爸爸媽媽,我要媽媽。大姑臉色瞬間冷了下來,丟下一句「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經逗啊」。

之后,我連著好幾天都在做一個噩夢:爸爸媽媽真的生下了一個弟弟,我跟姑姑回了奶奶家。結果夢想成真,7歲那年我真的多了一個弟弟,而鄰居李阿姨跟我說「你媽媽有了弟弟,以后就不喜歡你了」,導致我很長時間都跟眼前這個弟弟親近不起來,還被父母說成小心眼。

直到最近,我了解到心理學上有一個「權威暗示效應」,即假如一個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麼他所說的話以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并讓他們相信其正確性。

而對于孩子來說成年人就代表著權威,即便大人說的是玩笑話他們也會當真,因為他們并不具有復雜的思維能力。在一個2.2萬人的問答中,發現有77%的人都被家里的親戚朋友「逗」過的經歷,只有4%沒有,另外19%表示記不清。

中國長輩式逗娃,給很多人的童年都留下了陰影,希望這三句話不要再跟孩子說了。

「你爸媽不要/喜歡你了」

生活中,當長輩催生二胎或者媽媽肚子已經大了起來以后,都喜歡逗弄小孩說「你媽媽肚子里住著一個弟弟,等他出生后你爸媽就不喜歡你,不要你了,到時候跟我去我家吧」。

大人之間不經意的一句玩笑話,對孩子而言整個天都快塌下來了。大人開玩笑演得太認真,孩子真的會當真,天天患得患失,幻想著沒有了爸爸媽媽的日子,請停止以傷害孩子為前提來取悅自己。

「你再這樣,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想必很多人都經歷過,在不服管教的時候爺爺奶奶會跟自己說「你再這樣,就讓警察叔叔/醫生把你抓走」,在特定的年齡下,這招百試百靈,以至于當孩子看到穿白大褂或者警服的人都會慌不擇路。

如此一來,救死扶傷的醫生以及為民除害的警察,在孩子眼中就如「怪獸」一般的存在。那麼當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他該向誰求助呢?

「你看XX家的寶寶特別大方,你怎麼這麼膽小?」

不管是帶孩子去親戚朋友家串門,還是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最喜歡走的一個流程就是讓孩子表演才藝。因為對父母的朋友并不熟悉,所以很多孩子并不愿意主動去做這件事,即便自己很擅長。

但接下來他可能會被家人一直催促,如果仍然不情愿,可能會得到父母或者朋友親戚的「笑話」:你看XX家的孩子特別大方,會唱歌會跳舞,你怎麼這麼膽小?。拿孩子和另一個「優秀」的孩子作比較,是一件非常傷他自尊心的事,有可能導致他對原本擅長的事情產生抵觸情緒。

心理專家武志紅曾說:「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糙而鄙俗。」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