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送三歲的外甥上幼兒園,幼兒園離家很近,出門一條街,拐個彎的功夫就到了。但是,那一天,我感覺小外甥的哭聲似乎從幼兒園繞過一條街直奔我家,回到家我都難以逃脫他那凄慘的哭泣聲。現如今,他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也有小朋友在幼兒園,所以他每天上學都很興奮。
為什麼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呢?有些孩子是想小外甥這樣不熟悉環境而導致的哭鬧,但這種情況很好解決,時間便可以消化一切問題的產生。但是,還有一部分孩子是一直無法接受幼兒園,壓根不想不去,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
分離焦慮癥
對孩子而言,家是溫暖的港灣,也是從出生就開始生活的地方,有著完全的安全感。而去幼兒園便意味著要離開家、離開父母、離開安全感,這是很痛苦的事情,也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事情。
分離焦慮癥是很常見的一種表現,尤其是剛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無法接受遠離家人的現實。
社交能力不強
有些孩子從小生活的便只是家庭,社交圈子比較小,本身性格內向,社交能力不強。孩子無法在小朋友面前展現自我,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更不會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日常生活里沒有小伙伴一起玩游戲.那麼,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可想而知,那便是孤獨,長此以往甚至會患上孤獨癥。
怕老師
老師在孩子眼里是個神圣的存在,恐懼心理不好消除。特別是面對那些比較嚴肅的老師,老師會對孩子的表現進行獎罰措施,這樣的話,孩子會愈發害怕,擔心自己在幼兒園受到老師的懲罰,恐懼大于開心,那麼這段時光就不會是快樂的存在。長此以往,孩子會更加厭惡幼兒園的生活,排斥老師排斥上學。
假日綜合癥
我們不難發現,每次經歷過小長假,孩子對上學的厭惡就會更上一層樓,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假期綜合癥。因為,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的生活作息平穩,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都是有序的,而假期的時候,很容易打破這些平穩,一旦破壞了平衡圈,孩子便不會愿意回到那種被束縛的生活中去。
這就是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的原因,外在原因和內在原因均存,想要幫助孩子度過這種情緒,便要時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了解孩子情緒的根源,接下來,告訴家長應當如何判斷孩子的情緒根源,一起來看看吧。
拉粑粑是生理上的判斷方式,如果孩子不喜歡幼兒園生活,或者對幼兒園的生活有心理上的不適應以及排斥感,那麼便會從拉粑粑上體現出來。
當孩子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心理上產生的第一個情緒便是緊張,緊張會影響孩子的生理,拉粑粑就是很好地體現,孩子因為對幼兒園有排斥心理,所以不敢拉粑粑。
性格是很明顯的展現,當孩子不適應亦或是不喜歡幼兒園生活的時候,性格會明顯的低沉,如果一個平常性格張揚,去了幼兒園后開始內向,那麼孩子一定是無法適應群體生活而導致的反應。
如魚得水的前提是魚在水里,對這些不喜歡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就好似魚去了大沙漠,根本開朗不起來。
幼兒園的小朋友很多,都是一個年齡階段,也是很容易交朋友的階段。那些對幼兒園不排斥的孩子在幼兒園必然是有同伴的,換句話說,每天上學都有盼頭,心情必然也是美妙的。
而不喜歡幼兒園的孩子恰恰相反,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在幼兒園沒有結識新的朋友,一個人很孤單。
孩子的情緒一般都在臉上,開心還是不開心一看便知,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過的比較開懷,那麼回到家里都是帶笑的,性格開朗的孩子還會主動交代自己在幼兒園的趣事。因此,情緒上的開心也是判斷孩子喜不喜歡幼兒園的要素之一。
一旦孩子不喜歡幼兒園,那麼表達的樣子便是方方面面,從生理到心理,從外在到內在,都會有一個很明顯的轉變。那麼,面對孩子不喜歡幼兒園的各種行為,家長應該如何做呢?怎麼做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呢?
對于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這件事情,可大可小,但是我們不能不關注這件事情,需要注重對孩子心理上的引導。
幼兒園對于孩子而言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周圍沒有父母,完全沒有安全感,排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此,家長一定要合理引導,培養孩子對幼兒園老師的信任感,增強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心理,從內心上杜絕恐懼情緒。
孩子從小生活在家長的羽翼下,脫離了父母變沒了自理能力,如此一來,孩子一定會害怕一個人的幼兒園,對幼兒園產生排斥性,所以,家長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上廁所、穿衣服等等諸如此類的小事情,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只有這樣,孩子才會不害怕沒有父母幫助的幼兒園。
幼兒園是孩子交際的開始,父母需要多加引導,教會孩子如何和小朋友們相處。及時關注孩子的交友狀態,若是始終沒有朋友,家長一定要去幼兒園考察一下實際情況,防止有不良問題的發生。當孩子在幼兒園有了好朋友,那麼去幼兒園上學也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個學習花園,也是孩子求學道路上的第一步,如何將這個第一步走的踏實至關重要。
因此,對孩子上幼兒園的情緒進行判斷也是很重要問題,對癥下藥,及時揪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如此,才可以讓孩子更快的適應學校生活,為以后的寒窗苦讀奠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