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了20年,「獨生」和「二胎」家庭的差距就出來了,現實又無奈
2022/11/15

你有被催生過二胎嗎?

前段時間,母親大人滿60,家里來了很多親戚朋友,我跟老婆也被他們輪番上陣催生二胎。很是頭疼,不生二胎就感覺自己是個罪人。

大姑趁著年齡還不大,趕緊再生個二胎,文文(女兒小名)也不孤單,以后你們百年歸去后,她至少還有個伴兒。

大舅現在貪圖輕松,以后老了后悔都來不及!你看隔壁張大爺,就一個女兒,生病、住院全靠女兒。

二舅媽:趁著你媽媽還帶得動,趕緊生個二胎,也就苦個三五年,上小學了你們就輕松了。

姑爹立即響應著說:是啊,文文現在6歲,20年后,他們就知道一個孩子跟兩個孩子的差距有多大了?那時候真是后悔都來不及

聽著七大姑八大姨各自的催生理由,時間一久,我跟老婆偶爾也會萌發生二胎的想法,但想著每月的房貸、車貸、女兒培訓班的費用,即便有再生一胎的想法,也終究得向現實低頭。

其實,用不了20年,「獨生」跟「二胎」的差距就已顯露出來,既現實又無奈。

01、養育孩子:「二胎」家庭的壓力是「獨生」家庭的2倍

以前聽朋友說:養育一個孩子,就是養育著一頭吞金獸!起初,小編對此并沒有深刻的認識。

可自從女兒出生后,奶粉、尿布、早教班、興趣班、幼兒園等等費用的出現,才讓我明白朋友所說,娃簡直就是一台行走的「碎鈔機」

我跟老婆養娃,其實都還算佛系,女兒6歲了,性格大大咧咧,像個假小子。老婆就給她報了個舞蹈班培養氣質,可她似乎沒有多大的興趣,每次上課都磨磨蹭蹭。

一段時間后,她說想學畫畫,父母哪能駕馭住孩子的喜歡呢?于是,又報了一個畫畫班,一年1萬多又出去了。

后來上幼兒園后,被同學的媽媽「教育」了一番:拼音、識字、計算報了沒?一定得報!不然到了小學跟不上。

一聽「跟不上」,當父母的心又慌了,趕緊又安排上,這一安排,又是一萬多。小編總得算了下,女兒一年上興趣班的費用就已3萬出頭了......小編給女兒做過一份0-5歲的育兒清單,早教、醫療、日常品類花費,就已接近10萬,很難想象再養一個二胎

朋友家有一對雙胞胎男孩,因為戶口問題,幼兒園只能上私立,上的還不是特別好的,兩個一年學費6萬多。

當媽的誰能直面自己的孩子沒有別人家的優秀,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朋友又給倆兒子報了足球班、畫畫班、街舞班、樂高班,倆孩子一年費用4萬多。這樣一算,朋友家就孩子的教育支出就有10幾萬。

養一個孩子到底有多費錢?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看過電影《西虹市首富》的都知道,當王多魚決定捐出300億遺產時,挺著大肚子的的老婆夏竹突然被胎兒踢了一腳。這一踢,徹底踢醒了王多魚,再也不敢任性裸捐了。

于是王多魚開始列養育孩子的消費清單,從孩子出生后的尿不濕、奶粉,到上小學后的各種興趣班,又到國中、高中、大學的各項開支,最后到孩子談戀愛、結婚、彩禮、房子、車子、車位、保險......

看到這,小編就已經笑不出來了,太有共鳴了。現實就是這樣殘酷,養育一個孩子太貴了。

網上有統計,養一個孩子的總金額,在62萬-198萬之間,兩個孩子就得124萬以上。而在北京、香港等大都市養孩子,費用有過之而不及,養孩子完全沒有上限。

你可能會說:有錢人有就富養,窮人就窮養唄!但在小編看來,話說得有理,就如同奶粉,你既可以買800塊一罐的進口奶粉,也可以給娃吃20元一袋的奶粉。

但有幾個當媽的,舍得或者放心給孩子吃20元一袋的奶粉,給孩子吃的、用的,都是盡父母所能,給孩子最好的。

所以,用不了20年,「獨生」家庭與「二胎」家庭的差距就出來了,生育兩個孩子,在享受雙倍快樂時,也要承擔雙倍的付出。

02、父母養老:「獨生」子女的壓力是「二胎」子女的2倍

辦公室同事小李,未婚,是家中的獨生女兒,用她的話來說:現在的唯一目標就是賺錢!原因是,她的父母都雙雙生病住院了

生病的人本身情緒不穩定,母親為了減輕女兒的負擔,每天拼命地做著康復訓練,為的就是快點好起來,能自己照顧自己。

而面對一地雞毛的小李,時常在辦公室對著同事崩潰大哭,但在父母面前,不敢流一滴眼淚。

前段時間,成都遭遇疫情,醫院只有一個小時的探視時間。當時,她父親住在2樓,母親住在10樓,她必須在1個小時之內,探望兩個人。

父母生病住院那段時間,她頻繁跟領導請假,惹得領導非常不悅,但她沒辦法,不敢放棄這份工資。

后來,她說:那段時間的生活,讓她都快崩潰了,但她沒有辦法,只能一個人孤獨前行。

小李的境遇不是個例,每個獨生子女都可能會遇到!此時,他們可能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個兄弟姐妹能夠幫忙搭把手。

小編有妹妹,老婆既有妹妹還有弟弟,在遇到父母生病時,幾個孩子都能有商有量,誰有時間就誰去照顧,壓力的確小了不少。

從這一點來考慮,似乎很有必要生個二胎!但考慮到多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又讓很多生育期的朋友望而卻步。生不生二胎,真的是進也難,退也難!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