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內卷花樣百出,二十年經驗園長:4大能力讓普娃變牛娃。
《加油!媽媽》中:幾個幼兒園孩子回到家后,在各自媽媽的管教下,開始了不同方向的「卷」。
小女孩一晚上彈了幾十分鐘的鋼琴,媽媽還不滿意:你之前的水平都不止于此,繼續練吧!
小男孩被媽媽要求表演才藝,孩子無計可施,但是面對媽媽的「強壓」,不得不無奈地跳起了跟奶奶學習的廣場舞。
還有些媽媽更注重孩子的文化課:拼音,寫字,背古詩。年幼的孩子當然會抗拒,媽媽氣得拍桌子:不想學習就把書本扔了吧!
電視劇中的片段,卻也反映了現實中孩子的狀態。
家長送孩子去幼兒園后,看到別人家的爸爸,給孩子做了一個火箭,馬上感覺自己家的作品太拿不出手了,需要趕緊重做一個!
小編有個朋友,是北京一家一級幼兒園的園長,已經有二十多年的學前幼兒教育經驗,她說: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比的其實是一些看不見的能力,能看到的東西,真沒必要拿到台面上來比。
長大后優秀的孩子,并不是那些在幼兒園會背多少古詩,認識多少漢字,會多少數學題的孩子!
我問園長:那幼兒園的孩子,到底哪些能力的培養才能讓孩子以后更優秀呢?
老園長說:每天讓孩子堅持彈鋼琴,卻每頓飯都要喂孩子吃,這是真事,也是一種怪相。
彈鋼琴可以鍛煉孩子手指能力,自己吃飯同樣也能 ,為什麼非要喂孩子?一個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未來,可比一個只會彈琴的孩子要優秀多了。
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孩子,能自己解決生活中很多實際問題,能夠主動幫助別人,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受別人歡迎和喜歡。
如果你的孩子發生過下面的情況,那麼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可能要加強了。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被媽媽禁止看動畫片,玩積木的時候遇到困難,孩子都會發脾氣,嚎啕大哭!
接受過情緒管理訓練的孩子,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氣質,是大腦對自主神經的良好調整能力。
有一項研究表明:超八成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患有輕微「社恐」,而社恐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小時候,他和兒時社交鍛煉的不足息息相關。
在學校里,孩子似乎很少交到更多更新的朋友,他們嚴重缺少跟同齡人交流的機會,社交能力也就慢慢弱化了。
而這些孩子到了青春期后,會選擇沉浸在「社交類游戲」中,去彌補自己的不足。
社交能力的培養其實從幼兒園階段就開始了,這是孩子社交能力塑造的關鍵時期!
一位英國的牛津學霸,在視訊中分享了自己15個小時連續學習的過程。
網友感嘆:這自主學習能力,絕對不是一天養成的。
學霸自己也承認:沒錯,幼兒園就開始了!以后學習再也沒有感覺到痛苦過!
孩子3-6歲,是培養孩子這4大能力的關鍵期。因為在這期間,孩子大腦
快速發展,會完成大腦發育的90%。
努力3年,勝過以后辛苦十年!
抓好上面這4種能力,就是一個資質平平的普娃,在未來,也能成為超過別人的「牛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