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說過,有規矩的自由叫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放肆。父母給孩子立規矩,有些事不能慣,有些事必須孩子自己做,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承擔。
那麼,立了規矩孩子不去執行或者抵觸怎麼辦?這里有2點實用技巧,讓孩子樂于守規矩。
第一,父母要在哪些方面給孩子立規矩這個很重要。
家長要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知道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這種最起碼的道德基礎,讓孩子從小尊重父母和他人。
特別是孩子對待親人父母的態度,一定不能有語言上的粗魯,肢體上的不禮貌,發現苗頭堅決制止,學會尊重父母親人才能更好的尊重他人,在社會上立足,變得更理性,有好的心態。
隨意打擾他人,以自我為中心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第二,如何讓孩子接受并執行規矩呢?
1.從孩子角度出發,讓孩子也成為規矩制定的參與者,與孩子商量共同制定規矩。不被孩子認可的規矩執行起來會困難抵觸甚至失敗,事先與孩子商量,孩子也更愿意去執行并樂于接受規矩。
2.立規矩做到少而精。
一次只立一條規矩,讓孩子熟記并執行。貪多立了一堆規矩孩子沒記住,沒有執行到位,家長又批評就會有很強挫敗感,所以規矩不在多,而是要確保孩子有力的執行。
3.立規矩要做到具體可操作。
有些父母立規矩框架太大,比如對人有禮貌,范圍太大,怎麼樣才是有禮貌?怎麼去執行?立得細一點,見到老師同學要問好,分別時要說再見。父母或者別人幫助了你要說謝謝,別人說謝謝時你要說不客氣。只有具體量化的規矩才更方便執行,也更容易養成好習慣。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科學合理的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也是我們父母的責任。規矩與愛的正確結合,才能成就孩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