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感覺「難受」時,身體會給媽媽3種提示,你早知道娃少受罪
2022/10/03

都說「母子連心」,在沒生孩子之前,只覺得這是個「比較玄的概念」。直到生了2個娃,全職十年,才發現,與其說是「媽媽和孩子心靈相通」,不如說「是媽媽辛苦帶娃的經驗之談」。其中的辛酸苦辣,真的只有當媽了才能體會。

曾記得大寶快一歲的時候,某天我跟孩子爸說:「估計女兒要生病了」。當時婆婆聽到立刻反駁我:「孩子好好的、沒有咳沒有鬧,別整天說些難聽的話!」。就在我說完這話的第三天,大寶得了重感冒,也經歷了人生第一次拍片輸液。

我為什麼能提前預料到?其實真沒什麼可神奇的。寶寶太小的時候雖然無法準確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但是帶過娃的媽媽都知道:寶寶在感受難受的時候,身體會發出3種提示。只要媽媽細心,就能有所察覺。

第一種提示:突然睡眠變差

之前明明睡得好好的寶寶,這兩天突然開始睡眠改變了。具體表現為:

之前能睡整覺的,這兩天晚上要醒個幾次; 突然睡著睡著就大哭起來,并且安撫起來時間長、不容易; 白天的小睡突然改變,變得難哄睡、愛哭鬧。

好像一夜之間化身「睡眠小惡魔」,非常折騰人。感覺不對勁、卻又說不上哪里不對勁。當寶寶突然睡眠變差,且并沒有處于睡眠倒退期(4個月、8~10個月、12個月、18個月),那麼家長需要引起警惕,這可能就是寶寶身體感覺不適的預兆,及時細心觀察。

一旦發現寶寶突然睡眠變差,媽媽提前做好三步預案工作:

第一步:用排除法,判斷寶寶睡眠變差的大概原因,是不是睡眠倒退期。

比如寶寶是不是剛打了疫苗、是不是突然變季因素等。

第二步:觀察寶寶有沒有其它不適,比如不愛吃奶/吃輔食、哭鬧難以安撫;

第三步:如果最后總結是寶寶真有可能即將生病,可以通過一些緊急預案來處理,比如干燥季節喂點水、適當減少輔食攝入、出汗及時更換衣物等。一旦演變為真的不適,及時帶寶寶就醫。

第二種提示:面部有些異常表現

曾記得,我家大寶出生后一個月,突然鼻梁上有青筋若隱若現。當時覺得這可能是寶寶皮膚薄,所以能看到青筋。比較有經驗的婆婆,看到過感嘆地說了一句「鼻梁有青筋,將來可能是磨娘精」。沒成想被婆婆一語中的,大寶如今6歲,從小就不怎麼好帶。

一年到頭生病的次數比較多、睡眠也不好、各個方面都別同齡孩子難帶很多。

這也導致我在帶娃時尤為小心翼翼,只要孩子一個不起眼的異常,我基本就能猜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一般來說,孩子在生病之前可能有這些面部表現:比如鼻梁上青筋凸顯、舌苔變白、臉色感覺黑黑的、甚至單眼皮突然變雙等。

不光我家大寶,我家二寶也是,每次生病表現出來之前都會有這些表現。雖然這不是孩子身體不適的準備判斷標準,但是如果寶寶有這些表現,家長就需要引起警惕。

第三種提示:脾氣變差、愛哭鬧

我女兒現在6歲,她每次生病之前,都會出現莫名其妙地哭鬧、發脾氣。比如積木玩著玩著掉地上了,發脾氣哭鬧;給她夾了一個不愛吃的菜、發脾氣不吃了;午睡醒了要哭要長一段時間才能平靜下來等。但作為媽媽的清楚,平時的她不是這樣的。

沒有天生就愛哭鬧、磨娘的孩子,孩子愛哭鬧、脾氣變差,多是源于[生·理·需·求]或心理需求:

比如肚子餓了、拉了;

害怕、沒有安全感、分離焦慮、離不開媽媽、想要媽媽抱著;

身體不適等。

其中普通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媽媽的短暫安撫就能讓孩子平靜下來。但如果寶寶是身體不適,短暫的安撫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出現安撫住了,隔一會又哭的現象。給人的感覺就是「孩子特別難帶、磨人,讓人精神體力吃不消」。

一旦發現孩子突然脾氣不好,愛哭鬧,先做排除法,回想下孩子平時是不是這樣;再綜合其它表現,最后多細心觀察孩子的大小便、飲食以及睡眠情況綜合判斷。一旦出現不適及時就醫。

孩子生病不是突然的,一開始會有一些比較異常的「表現」。

就跟我們大人的感受一樣,在生病之前會睡不好、吃不香、身體慵懶等,這些都是一些潛在暗示。如果媽媽是全職照顧孩子的,時間久了自然就能摸出其中規律。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