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媽媽問一個問題:「我覺得整個幼兒園都在針對我孩子,我該怎麼辦?」
對于「難搞」的家長,幼兒園「不成文」的處理方式
「整個班都在針對我兒子」幼兒園的「潛規則」,老師不說家長得懂。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小班時,班上有個孩子跟另一個孩子打架,并且兩個人都掛了「彩」,結果其中有一個孩子的家長特別「剛」,去學校又吵又鬧,非要逼另一個家長給他一個「說法」。
雖說自己孩子也受了點傷,但可能對方家長天生是個不愛惹事的人,竟然真的同意賠償方案,最后以賠償對方一萬元錢為終結。
表面上看那個得到賠償的家長是占了便宜,但這件事一出,幼兒園所有老師遇到這孩子做錯事也不敢批評,班上所有家長都告誡自己孩子不要跟對方玩,這誰玩得起啊?孩子間打打鬧鬧一不小心磕了碰了還得賠對方錢?
就這樣,不自覺間這個孩子就被其他孩子和老師給孤立了,學期結束這個孩子就轉走了。
也就是說,對于「難搞」的家長,幼兒園無論是老師還是孩子都自有一套「不成文」的處理方式,那就是「孤立」。
很顯然,前面控訴幼兒園針對自己孩子的家長,跟我們孩子班上這個家長一樣,都被老師和其他家長歸結為「難搞」的家長。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自認是一個頭腦比較大條的家長,我覺得孩子在一起玩,鬧個別扭打一架,甚至磕一下碰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經歷這些孩子根本不會成長,也不知道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關系,但如果一個家長一點小問題就發班級群質問,我肯定會認為她家孩子「惹不得」,萬一哪天我家孩子把他碰傷,我豈不是還得給賠償?
無論任何幼兒園,最忌諱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問題,你不問清楚情況就把照片發群里,雖說是在質疑老師,卻也在給其他家長警示,家長自然要提醒自家孩子離你家孩子遠一點了。
孩子上幼兒園,如何跟老師正確相處?
前幾天一個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媽媽問過我一個問題:「我要不要提前給老師送點禮、巴結一下老師?這樣我家孩子去幼兒園,她會不會格外優待我家孩子?」
我給她的答案是:「沒必要!你能送禮別人也能送,大家都送了,老師優待誰?」
我這樣回答,也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我個人從兩個孩子的成長養育經驗來看,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家長跟老師最好的相處方式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不卑不亢」。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社會位階」,別人尊重你或是輕視你,本質上來說就是「社會位階」在起作用。
你處于對方的「上位」,對方就會尊重你,反之,對方則會輕視你。
如果你因為「過于尊重」別人,而對一個在客觀層面和組織水平上處于你「下位」的人,施以了「上位」的待遇,那麼這個人絕對不會因此而感激你,而是會因為你對他施以了「上位」的待遇,而不自覺的將你視為他的「下位」,并因此輕視你。
跟老師相處,如果自己一直處于「下位」,那麼老師就會認為你是一個極好說話的人,這樣在需要犧牲某些利益的時候,老師就會優先犧牲你家孩子,而去成全那些「上位」家長的孩子。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想要成為「上位」,而去選擇輕視他們或者咄咄逼人的方式,那麼我們就會如文章開頭說的家長一樣,讓老師覺得你是個「難搞」的人,從而故意遠離你家孩子,或者有意無意地帶著班級其他孩子孤立你家孩子。
遇到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怎麼辦?
當然,說了以上觀點,也并不是說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家長就得不管不問,如果家長不管不問,最終的結果就是沒人在意你家孩子感受,孩子會一直成為受委屈的那個人。
遇到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我們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了解實際情況,詢問具體問題。
如果你如開頭媽媽一樣,發現孩子身上有青紫情況,第一件要做的事,千萬不要把照片發群里,除了泄憤達不到任何其他效果,第一時間一定是找老師了解實際情況,發微信不回就直接打電話,但溝通時一定不要帶任何情緒,詢問具體問題,聽聽老師怎麼說,然后再問問孩子,看描述的情況是不是一致。
你了解情況的過程,一是要真實掌握實際情況,避免孩子以后再受這類傷害,二是借此行為讓老師知道,家長對孩子的事情無比關注,三也是借此明確態度:孩子有問題我作為家長肯定會來找老師。
其次,積極支持老師工作,多多參與學校活動。
老師最喜歡什麼樣的家長?并不是低聲下氣巴結自己,這樣只會讓老師看不起。老師最喜歡的,是在班級「捧自己場」的家長,帶頭支持老師工作,比私下送禮巴結更有效果。
多多參與學校活動,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老師工作的支持和分擔,也能夠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更能夠真實地觀察和感受到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而且這樣做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問題和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
最后,對老師有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不愿意上幼兒園,就會聯想到是不是老師對孩子不好;孩子上學后感冒生病,就會認為是老師沒照顧好孩子......
說實話,現在網絡發達,尤其是孩子的成長問題更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現在的孩子從小營養也好,表達能力也很強,正規幼兒園的老師也并不像我們想象那樣敢隨意打罵孩子,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冷靜平和地看待一些小問題、小摩擦,不要將其放大化,要讓孩子學會如何避免和化解沖突。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相信老師可以合理地把矛盾和沖突進行引導和化解,正所謂尊其師才會信其教,這樣孩子才會信任學校,他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就會變得更好。
總之,教育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責任,任何一方都不要把對方放在對立面,客觀坦誠地看待孩子,平和正向地溝通,打造家校共育的教育氛圍,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良性環境里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