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小區里的寶媽們就圍在一起,就住校這個話題討論得熱火朝天。作為寶媽中的一員,我自然是十分好奇大家對于孩子住校的看法。
有位寶媽儼然是住校的「支持者」,她覺得早點讓孩子去住校,孩子就能早點獨立,不會像現在這樣在家是個「小公主」、「小王子」。為了讓自己的觀點更加可信,這位寶媽還用自己親戚孩子來舉例。
這位寶媽所提到的親戚家的孩子,是一名小學生,原本自理能力很差,什麼都依靠爸爸媽媽。
但是當爸爸媽媽給他送進寄宿制的小學之后,一切都有了改變。
孩子不僅學會了獨立,回到家還會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而有的寶媽則是寄宿制的「反對者」,她們覺得孩子正是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小小年紀就把孩子送進學校住校,孩子容易缺愛,和父母關系疏遠。
聽完大家熱火朝天的討論,我總算是聽出個大概。支持早早讓孩子住校的寶媽,主要是看中了寄宿制對孩子的好處,屬于「虎媽」類型。
而反對過早讓孩子住校的寶媽,大多數是「慈母」類型,覺得過早住校會讓孩子缺愛。
這種寶媽間的討論往往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最終很難達成一致的意見。其實關于寄宿制的討論,一直以來都是教育話題中的熱點。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也就要不要送孩子住校這個問題發表過自己的看法。白巖松認為:「即便是自己和妻子再辛苦,打死也不會送孩子住校。」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卷」,幾個月的小寶寶就開始上早教班,剛學會走路的孩子就被送進了全托班,孩子剛到上小學的年紀就被送進了寄宿制的學校。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并不是沒有情感的機器,到了合適的時候就可以被送進工廠打造。
孩子是有溫度的個體,是需要在愛的滋養中成長起來的。家長們過早地讓孩子離開家,離開父母,逼著孩子過早地獨立、成熟,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
家長們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上了寄宿制學校,變得能干、獨立、成熟而沾沾自喜。
過早地將孩子送去寄宿制學校住,其中的危害超乎你的想象
※影響孩子的社交能力
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過早地讓孩子融入集體生活,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有幫助的。
但其實,那些過早地被送到寄宿制學校的孩子,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反而會表現出更多的社交障礙。
這種孩子中有的很難與人合作,只喜歡自己一個人獨處。有的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缺乏自信,畏畏縮縮。
因為孩子的成長就好比小樹苗的生根發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家長們在孩子還需要家庭的溫暖的時候,將孩子送去住校,無疑是打亂了孩子的正常的成長步驟。
家長們在孩子對愛的需求,這種最原始,也最基礎的需求,都沒能被滿足的前提條件下,讓孩子去發展自己的社交屬性,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傷害和拔苗助長無疑。
※影響親子之間的關系
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對他來說,最好的課堂就是家庭,最好的老師就是家長。
而有些家長卻本末倒置,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為了讓自己更加輕松,將孩子過早送進寄宿制學校,開始了寄宿生的生活。
過早住校,不僅會對孩子有影響,對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也會有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會以兩種比較極端的方式體現出來。
一種孩子從小被送到寄宿學校后,和父母的關系會逐漸疏遠。他們會「記仇」,認為爸爸媽媽是因為不愛自己了,才狠心將自己送到學校住校。
而在住校過程中所受的委屈,所經歷的那些無助的時刻,都可能會加深孩子心中對父母的「怨恨」。
第二種孩子會因為住校的時候缺愛,回到家后會對父母過分依賴。他們可能會一直粘著父母,如果父母有事出門不在家,他們就會有種極度不安全的感覺。
他們的性格也會發生改變,可能會變得不可理喻,甚至對父母胡攪蠻纏。孩子過早住校后和父母之間的這兩種親子關系,正好是兩種極端,都是不健康的。
※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現在的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朵,早點送他們去住校,他們就能早點成長。
雖然那些住校生表面上看起來很獨立,不需要父母,但是他們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都會出現點問題。
因為在孩子年幼階段,再資深的教師都比不上自己的父母,再好的教學環境都不如自己的家。
過早住校的孩子,普遍都是缺愛的,而一個缺愛的童年,將會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影響。
有些住校的孩子會早熟、早戀,將對父母關愛的需求轉移到異性身上。有些孩子則會非常自卑,缺乏自信,認為自己是被父母拋棄,寄存在學校中的。
結語
不管父母們是因為什麼原因考慮將年幼的孩子送到寄宿制學校,請大家在做決定之前三思再三思。
因為父母們不能只追求讓孩子吃飽穿暖,也別忘了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溫飽,還有來自父母無可取代的有溫度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