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外少有婆媳矛盾?第一個原因,我們就很難做到
2022/10/28

鄰居寶媽來串門,東拉西扯,她不自覺就從孩子說到了自己的婆婆。她說,自己剛和婆婆鬧了些別扭,這才帶著娃出來,冷靜會再回去。

寶媽家婆婆是能干型,家里大小事務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去她家玩,家里永遠干干凈凈、亮亮堂堂、一塵不染。每次去,我都生怕給她家弄臟了。

太能干了也不好啊。寶媽笑著跟我嘆氣,這才告訴我,她和婆婆之間發生的事。

寶媽在哺乳期,孩子還沒有添加輔食,所有的口糧都來自媽媽。而她的口糧,則是由婆婆全程安排。

其實她大部分食物都能接受,該忌口的她也忌。只是,有些她不喜歡吃的,是真的吃不下。

比如豬肝,她一看到這道菜,就咽不下去。但婆婆卻覺得,吃豬肝對眼睛好,孩子視力正發育呢,媽媽肯定要為了孩子多吃點。

開飯時,婆婆把一碗豬肝放在她面前,還不斷催促,吃點吧,我做得很好吃,不腥,不信你嘗嘗。

婆婆一邊幫她夾,一邊念叨,媽媽吃什麼孩子才能補什麼,如今的孩子動不動就視力有問題,吃點豬肝對孩子好啊。而且我聽醫生說,豬肝補鐵,嬰幼兒最需要補鐵了,你不吃,孩子就沒營養。

寶媽其實也知道,婆婆是好意,為了自家娃好。可她就是覺得委屈,這次實在忍不住,便跟婆婆吵了起來。

婆婆與媳婦之間,關系總是很微妙,哪怕處得再好,也難免會有一些隔閡和矛盾。

但我聽一定居國外的朋友說,在很多發達國家,其實少有婆媳矛盾的。他們大部分家庭的老人和晚輩,都相處得比較融洽,不會有太緊張的矛盾。

我看過一些定居國外博主的分享,也看過很多國外的電影電視劇,發現確實是這樣。尤其是發達國家,他們好像很少會為婆婆和媳婦的關系苦惱。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有三個原因

為什麼國外少有婆媳矛盾?第一個原因,我們就很難做到。

①孩子成家后就不插手

在國外,很多家庭不用等孩子成家,甚至他18歲后能自立更生了,父母就不管了。

孩子結婚時,父母可能會幫忙,但不會像我們一樣,父母拿盡畢生積蓄,給買房、買車、辦婚宴。孩子們過什麼樣的生活,得靠他們自己奮斗,而不是父母全力托舉。

尤其是孩子成家后,他們大家、小家分得很清楚。孩子再回到父母家,或者父母去孩子家,更像是「客」,稱對方的家為「你家」,而不是「我家」。

有這樣一個界限在,父母孩子雙方會更有分寸,不會過多干涉對方的生活。即便孩子和伴侶有矛盾,父母也是勸一勸,而不是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非要分個對錯或者偏袒某一方。

有界限感和距離感,光這一點,我們就很難做到。

②更容易接受分離

在國外,他們不僅更容易接受孩子距離上的分離,還容易接受心理上的分離。

孩子長大后,他們就回歸自己的生活,不再將自己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混淆不清。

但我們有時候,對孩子傾注了太多的情感,就難以接受他長大后離開我們這一事實。所以,不管孩子長多大,我們都會把他當成「我的」的孩子,而不是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

網絡上流行的「媽寶男」、「扶弟魔」等詞,其實就是父母與孩子不分離的表現。

即便兒子娶妻生子,他也只是個寶寶;即便女兒結婚嫁人,她也必須為弟弟妹妹負責。

兩個人在一起,不像是兩顆心的融合,更像是兩個家庭關系的融合。不僅父母長輩,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能牽扯進來,各種家庭關系繞得七葷八素、錯綜復雜。

有時候夫妻兩個關系明明很好,相處得也很愉快,可偏偏就是因為一些其他人的關系,鬧得不和睦,最后兩人心生嫌隙,互相埋怨。

③婆婆不用帶孩子

在我們觀念里,兒子兒媳上班養家,那帶孩子,順理成章就成了婆婆的事。

同一個時代的人,對如何養育孩子都想法不同,更何況有幾十年代溝的婆媳兩人呢,那能沒矛盾嗎?

媳婦覺得這個能吃,婆婆覺得吃了會上火;媳婦覺得孩子要少穿點,婆婆覺得穿太少會生病;媳婦覺得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婆婆覺得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

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多了,婆媳兩人,難免會有些怨言和矛盾。

但在國外很多家庭,婆婆是沒有義務幫忙帶娃的。孩子成家后,你自己的娃自己管,生幾個、怎麼帶,那都由你們自己決定,不關婆婆的事。

二:怎麼破解?

伯特·海靈格《愛的序位》中說道,一個幸福的家庭,大多是夫妻關系排第一位,子女排第二位,父母第三位。

如果一個家庭,序位排列混亂,那就很容易就出現矛盾和問題。

比如丈夫若把父母兄弟姐妹,排在妻子前面。那妻子會覺得,這不是自己的家,自己只是個外人,被排斥在外。

這樣的家庭關系,很難和睦。

而且,被疏遠的妻子,容易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過多地犧牲自己,讓孩子成為她的精神依靠。

尤其是當兒子長大后,她還是習慣性地牢牢抓緊孩子,無法接受他去融入另一個家庭。

這樣,又導致兒子將她排序到自己妻子前面,形成一代又一代的循環。

我們若能在家庭中,遵循愛的序位,那麼,大家就能和睦相處。

比如家里有娃,需要老人過來幫忙帶孩子。而來自兩個家庭的兩代人,自然就會有生活習慣和育兒的沖突。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按照家庭系統排列原則,當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發生矛盾時,隸屬于原生家庭的那個人,是解決問題的最佳人選。

比如婆媳矛盾,那就應該丈夫去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感受,然后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丈夫視而不見,讓本就有矛盾的婆媳兩人針鋒相對。

又比如丈母娘和女婿有矛盾,這時候,女兒就得出面去溝通。

我們若能懂家庭關系中的序位,并且,理清楚家庭中的排序。那麼,不僅夫妻關系和睦,父母和孩子,也才能在各自的位置,收獲幸福。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