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越來越好,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在發生改變,原來的時候家長忙于生計,對孩子實行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從來不會考慮孩子抗挫折能力,畢竟那個時候長大的孩子都很「皮實」。
但現在家長們對孩子越來越溺愛,這也就導致孩子的性格越來越敏感,碰到一點點小的挫折,孩子可能就會大哭大鬧,對此家長深感焦慮。
畢竟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有感、擔當有責任,尤其是男孩子將來承受的東西更多,沒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未來實在堪憂。
于是乎,有的家長就強硬逼著孩子「不許哭」,甚至是孩子一哭就大聲呵斥孩子,但是這種表面的堅強真的有用嗎?
同事有個親弟弟,經常被同學欺負,小的時候性格挺開朗的,和朋友在一起玩,有時候被欺負了自己回到家哭,
爸爸媽媽不僅不安慰反而批評:「男子漢大丈夫哭什麼哭!給我憋回去」而且這種教育太多一直持續到長大,哪怕是上國中被同學欺負了,父母也是責罵:「沒有一點男人的樣子,別人打你你打回去啊!」
朋友弟弟長時間被父母以這種教育方式培養,慢慢變得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被欺負了更是誰都不說,只能自己心里面憋著,也不哭也不鬧,后來一聲不吭自己離家出走要去外地打工,一年也不會給家里打幾個電話。
父母希望孩子尤其是男孩成為「男子漢」
想法沒錯,但是男子漢不是被逼出來的,那是孩子自己內心足夠強大,能夠抗住事能夠有擔當,而這些和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再者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還有下半句「只是未到傷心處」。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孩子一點也不哭那還是孩子嗎?而是隨著孩子慢慢成長,抗挫折能力越來越強,變得有擔當有勇氣,這些才是父母想要的。
第一,孩子忍著不哭,性格會變得古怪
哭不僅僅是小孩子的專利,那大人感情到的時候,眼淚也會不由自主的流出來,小孩子本身還在成長,情緒的波動是比較大的,他們沒辦法很好地控制情緒,哭一哭是正常的,也是自己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
如果父母逼著不讓孩子哭,那孩子的這種情緒就會一直憋在心里面,感覺到很委屈,感覺爸爸媽媽不愛自己,這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成長。
可能本來很開朗的一個孩子,逐漸性格變得孤僻、不愛交際、不擅長和別人分享情緒,他們內心往往更加敏感。父母要教會孩子合理的表達情緒,身體上的疼痛或者情緒上的哭泣,這些都是合理的。
父母不僅不要批評,還要多多安慰孩子,疏導孩子的情緒,并且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什麼叫堅強,而不是嚴厲的措辭。
第二,孩子忍著不哭,和爸爸媽媽關系越來疏遠
孩子哭了,代表孩子有需求,對爸爸媽媽依賴,渴望從爸爸媽媽那里獲得安全感,當然這個需求是正常合理的,而不是瞎胡鬧那種。
但如果父母不讓孩子哭,讓孩子憋雜心里面,那孩子就感覺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也從父母那得不到情緒上的安慰,逐漸就不再和爸爸媽媽坦白心聲。
父母對孩子不了解,不關心孩子內心世界的成長,那和孩子的關系也在逐漸疏遠,親子關系也越來越差,最后孩子長大成人開始逃離原生家庭。
第三,孩子共情能力變差
共情能力就是共同感受情緒的能力,看到難過的事情會感到難過,看到不好的事情心里面情緒波動很大,那麼孩子會盡自己的力量,去安撫安慰別人。
但如果孩子一直憋著不哭,把情緒都藏在心里,那孩子忍耐力是變強了,但共情能力會變差,看待事物的情緒會變得冷淡,不再那麼容易讓身邊人靠近,也不太會關心人。
「哭」是一種合理的情緒表達,正常的哭父母不應該阻止,應該阻止的是那些不合理要求、無理取鬧不聽話的哭鬧。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在孩子哭的時候,多多安慰給予她安全感和力量,幫助她成為一個堅強的人,而不是忍住不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