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為孩子早早會走而沾沾自喜了,這可不是什麼好事,略過「爬行期」直接會走,大問題即將出現。
新生兒從匍匐爬行到獨立行走要經過500小時的爬行期。別覺得不可思議。孩子發育好壞與它有很大關系。
很多孩子略過爬行期直接開始走。殊不知「感覺統和失調的寶寶90%以上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和失調的最佳手段。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經過爬行練習到獨自行走的寶貝與沒經過爬行期兒童的區別。
經過爬行的孩子感覺功能更協調,運動能力更強。
曾有調查顯示,大多數有感覺障礙的寶寶都沒有在嬰兒期學會爬行或爬行的時間非常短,而爬行是公認的預防感覺障礙的最佳方法。
寶寶在爬行時涉及到手掌、膝蓋、腿部等多個部位,同時還能鍛煉胸腹、背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以及視覺、距離空間感知,這對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性是個考驗。
經過長期積累的能力讓孩子們力量均衡、節奏感強、平衡能力、空間感知以及本體覺發育都非常好,這樣的寶寶幾乎沒有感統失調等不良現象。
在爬行期,小寶貝要進行有規律的協調性運動,這樣的運動有助于孩子的腸胃蠕動,更有助于消化。多運動的寶貝身體更健康。
很多寶貝長大了,家長們嫌棄他們懶惰,不知探索,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也許是孩子到達探索黃金期得時候過多的抱著或者躺著而沒有機會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探索而形成的主觀放棄探索。
這樣的孩子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求知欲弱,幸福感淡泊。對未來影響很大。
既然爬行對于寶貝來說如此重要,那麼怎樣抓住黃金期訓練寶貝爬行呢?
寶寶的每一個運動技能的開啟,都是和其身心發育相一致的,一定不要讓寶寶「搶跑」。現在來看看,各月齡寶寶的爬行姿勢和怎麼幫助寶寶爬行吧!
姿勢表現為像小戰士一樣匍匐向前。
這是最初寶寶學爬的姿式,如果寶寶可能只是原地打轉,如果移動,也是象蟲子一樣,向前蠕動,行進緩慢,感覺有些吃力。這與他們的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有關系。
所以大家可以通過一些小方法,幫助寶寶爬行進階。
寶寶在爬行時如果總向一側歪,可能是手腳的協調性還沒有掌握好,也可能是兩臂、兩腿的力量發育不對稱。
一開始時,可以用雙手貼著寶寶的腳底,當寶寶左手向前移動的時候推右腳,移動右手的時候推左腳,利用條件反射讓寶寶的四肢被動協調起來。
經過了匍匐爬行、慢慢的寶貝會嘗試倒著爬、然后轉圈爬,慢慢到手膝爬行。
進入手膝爬行階段。孩子的爬行能力有了一大截的提高。視覺效果上也改善了好多,孩子們更自由了。這個時候他們會變得越來越活潑好動。家里環境一定要確保安全,然后就盡情的讓他們爬起來吧。
爬行過程中四肢的力量很重要,平衡能力更重要,所以家長可以做一些輔助練習,例如「劃船練習」增強寶貝手臂力量,以及一些可以練習寶貝腿部力量的小練習。
總之。學爬和練習爬行是兒童早期教育的重點,這關系到寶寶的感覺統合發展情況!請大家重視起來!在孩子處于爬行期盡量給孩子時間和空間練習爬行。
家里有小寶貝的可以回憶下,你家寶貝是先爬還是先走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