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不能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是近期家長最擔心的一大問題。開學的前兩周往往是老師們和家長們最心累的時候,孩子和家長分開后出現的「分離焦慮」讓剛開始的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充滿坎坷,但也有一些孩子非常讓家長放心,能夠在家里和幼兒園進行很好的切換,不哭不鬧從容淡定,讓很多家長都羨慕。
不過對于分離焦慮比較嚴重的孩子,幼兒園資深的老師給出了這3點建議,要想孩子不哭不鬧,在平常的教育上家長就要格外注意。
孩子離不開媽媽是非常容易被理解的,但孩子總不能一直都完全依賴父母,所以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做好安全感的建立至關重要。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在幼兒3歲以前,是建立兒童安全感的最好階段,家長應該對其有規律的照顧和滿足其需求。
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時候其實是對陌生環境的恐懼,而在孩子2歲前,如果能經常陪伴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就會建立良好的安全依戀關系,孩子也容易對周圍的人或環境表現出信任感,如此即便是進入幼兒園也不會表現出太強的分離焦慮和哭鬧。
社交并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一種需要后天摸索才能獲得的一種本領。對于寶寶來說,當他們1歲時就已經顯露出了對社交的需求。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后,寶寶需要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才能應對新的環境變化。
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讓寶寶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增強寶寶的社交能力,用小伙伴的陪伴代替對父母的依賴,更有利于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
產生「分離焦慮」的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孩子本身沒有足夠的自理能力,在某些事情上自己根本處理不來,如果孩子上幼兒園前就已經學會自己穿衣服、獨立吃飯、上廁所等技能,便很快就能融入這里的新生活。
孩子上幼兒園的哭鬧問題,對于家長和老師都是一樣棘手,建議面對有強烈抵觸情緒的幼小兒童,家長可以對孩子做一些積極的暗示,提前引導他對幼兒園的環境產生信任感,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