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女兒的媽媽是母慈女孝,一片歲月靜好,歡樂祥和。
養兒子則是天天雞飛狗跳,不是睡覺時一腳飛踢,就是琢磨著調皮搗蛋。
我一直以為男女差異是騙人的,結果接孩子放學時才發現這想法簡直是太!幼!稚!了!
放了學的孩子猶如小豬出圈,一個個飛奔著跑到媽媽懷里,妳以為都是這樣祥和的景象,那就大錯特錯了。
女孩都是嚶嚶嚶跑過來,拉著媽媽匯報一天的情況。我兒子呢,牟足了勁沖過來,跳到我面前,再來一個自認為很帥很酷的落地動作,混世魔王閃亮登場了……
太中二了,中二到老母親忍出六塊腹肌才能不笑出聲。
自從兒子上了幼兒園,老母親最害怕接到的電話就是學校座機,最害怕看見的微信就是幼兒園老師,只要鈴聲一響起,我后背冷汗直冒出來。
我兒子,不是揪小女孩辮子,把人家弄哭,就是用同學的漱口杯去馬桶里舀水玩……
反觀小女孩,要麼成群結隊扎辮子,要麼就是一起過家家,簡直太美好了有沒有!
在我兒子還不懂雞蛋和小雞的區別時,小女孩早就已經知道人類的起源了。
WHY?為什麼男女之間的差異這麼大呢?為什麼同齡的孩子里,女孩比男孩更成熟懂事呢?
其實從男孩和女孩還在母體里時,在大腦結構里就有了差異。
人類兩個大腦半球依靠神經纖維束相互連接,這個纖維束被稱為胼胝體。胼胝體負責連接左腦和右腦,女孩的肌胝體更為密實,讓左右腦之間的神經元連接更多。因此,女孩能利用左腦和右腦,更快地處理左右腦之間及語言中樞,情緒中樞的消息交流,男孩胼胝體的體積小于女孩胝胝體的體積,即左右腦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少的。那麼在做一些需要左右腦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的學習,比如:讀寫、繪畫時,男孩會遇到困難。
比如要男孩表達一件事情,真的很難,尤其是表達解題思路時,男孩可以直接告訴妳答案,但是說不出過程,因為男孩在語言上的遲鈍,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女孩更會說話,更愛溝通,更會情感上的交流。
有研究發現:
6歲男孩的大腦的發育水平,和四歲女孩的大腦發育水平差不多,而男孩的大腦發育和女孩的大腦發育水平的差距,在青春期前后才全面趕上。
比如同樣都是「三翻六坐」,女孩可以5個月就會坐,而我兒在5個月才會翻身,女孩的發育速度相對來說更快一些。在小學階段,成績好的多半是女孩,但不能說明男孩比女孩笨,是男孩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位。
睪丸激素在男孩還在還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周期性的升降。這些變化也給男孩帶來了一些外在的表現。包括戰斗,英雄行為,冒險以及花費巨大精力的游戲產生濃厚興趣。還包括四肢突然猛長,全身的神經系統發生根本的變化。
每次參加活動,在隊伍里亂竄的都是男孩,活潑好動不遵守規則的,也大多是男孩,他們需要更多的體育活動去釋放精力,而面對他們的頑皮和不守規則,我們要適當引導,建立獎罰措施。
養育男孩,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
首先教會孩子識別情緒,培養他的情緒調節能力。
由于男孩的大腦在情緒處理上處于弱項,父母可以通過繪本或真實事件講述等方式,幫他們引導情緒,緩解壓力,如果妳的孩子不會表達出來,就讓他們把不開心的原因、想讓父母怎麼做都畫出來,加強父母對孩子的溝通。
戴爾·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里寫道:
「人生來就喜歡被人鼓勵,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可以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成長,獲得自信,從而變得更優秀。
」男孩看起來粗枝大葉,其實比女孩要脆弱得多,父母要養成多鼓勵孩子的好習慣。
比如世界冠軍鄧亞萍,兒子林瀚銘有段時間沉迷網絡游戲,且立志將來走電競這條道路。一般父母一看到自己兒子為了游戲不學習,必定火冒三丈,脫鞋就揍。
然而鄧亞萍是采用更智慧的方法。她平靜溫和地對兒子說:
「如果妳真對這個感興趣,妳可以走電競這條路。」
為此,她還特意去了兩家國內頂級的電競俱樂部,了解他們是怎麼訓練的,作息是怎樣的,并把這些一五一十地告訴兒子,讓他自己定奪。最后,兒子在認真思考后,斷了走電競這條路的念頭。
與男孩硬碰硬,妳是走不到他的內心的。聰明的父母會這麼和男孩交流:
不嘮叨,不埋怨,有一說一,言簡意賅;
情緒平和,不要大吼大叫;
嘗試理解他的世界。
設定好規矩,建立好獎懲措施,有獎有罰有底線。家長以身作則,按照規矩行事,慢慢地調皮搗蛋的小男孩就會變成遵守規矩的孩子,而那些驕縱孩子的家長,總有一天會為自己的偷懶而買單。
性別差異的關系,我們只有耐心等待男孩開竅,在這之前引導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要心急,總有一天,妳的男孩會好得出乎妳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