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來,就在我們嘴裡!父母的說話方式, 決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2022/09/08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語:

「我都跟你說了幾遍了,你怎麼還是記不住?腦子裡裝的都是什麼?」

「你這一次考的好,不代表你下一次也會考好,有什麼可驕傲的?」

「你怎麼回事兒,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還能做得好什麼?」

01

Wendy媽曾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一個孩子在武漢坐地鐵時,與母親走散了。

在熱心市民的幫助下,孩子與母親相逢。

以為失散的孩子與母親相認,會是一個特別溫情的場面,但母親在見到孩子的那一刻,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痛駡。

失散重逢,孩子還來不及欣喜雀躍,一盆冷水便澆頭而下。

原以為見到母親的那一刻會充滿安全感,但母親淩厲的語言,讓孩子內心升騰起的,是不安和恐懼。

這個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孩子犯了錯誤,母親氣極敗壞地批評孩子;

孩子一件事情沒有做好,母親極力地用語言打壓孩子的自尊心。

是給予孩子正能量,還是給予孩子負能量,母親的一句話便可見真章。

02

無意中翻到臺灣省拍攝的一段公益小視頻,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鐘,卻觸動了我的心。

視頻用一種特別巧妙的方式,讓我們感受到家長對孩子說話方式的重要性。

「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當畫外音響起時,濃濃的指責意味穿透了螢幕,直指人心。

然而,這些相同的字眼,換一種表達的方式,會是什麼樣的效果?

「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只是調整了一個文字的出場順序,讓句子變得溫情得多。

同樣的字眼,第二句話的表達既讓孩子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愛,也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告訴自己,無論什麼時候,自己在父母的心中,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題你不是練好幾遍,笨得哦!」

如果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會怎樣?

他一定會在父母的指責中覺得自己無能,變得自卑。

當這句話中的文字變成「你不笨,是這題得練好幾遍哦!」

馬上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真誠和善意。

讓孩子在得到安撫和肯定的同時,找到方法,重新出發。

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管「腦」,把握大局方向;媽媽管「心」,營造溫馨氛圍。

媽媽如何對孩子說話,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生高度。

心理學有一個「皮革馬利翁效應」,說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會受到其他人特別是權威人士的影響。

當一個人獲得了別人的讚美、信任,他便會獲得一種積極的能量,盡力達到別人的期望。

如果母親對孩子說話的態度,是開放的、包容的,傳遞給孩子的是信心和信念;

如果母親對孩子說話的態度,是打擊的、壓制的,轉達給孩子的是懷疑和悲觀。

03

話語決定家庭溫度

楊絳和錢鐘書,一直被奉為文壇中的夫妻楷模。

在楊絳生孩子住院期間,錢鐘書獨自在家生活。

錢鐘書本就在生活方面笨手笨腳,今天不小心在家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明天又把檯燈給砸了……

而無論錢鐘書做錯什麼,楊絳始終都是告訴錢鐘書:沒關係。

這句話給了錢鐘書莫大的支持與鼓勵,而錢鐘書也因此對楊絳充滿了信任與感激。

有的時候,埋怨和指責並不能解決問題,小小一句」沒關係「,就能給家庭帶來無限暖意。

前幾天,我帶孩子出去吃飯的時候遇到這樣一件事情。

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不小心把湯弄灑了,碎片散落一地,女孩怔在了原地,在一旁的爸爸手忙攪亂的喊服務員過來收拾。

女孩媽媽從廁所回來後,看到這一番景象,立刻拿起紙巾給孩子擦拭,還安慰女孩:「沒有關係,只是不小心而已。」

然後讓她老公幫服務員一起收拾,全程沒有埋怨老公一句,離開的時候,小姑娘認真走到服務員面前道了歉。

我相信,在孩子打碎碗的那一刻,她的內心是充滿恐懼的,但是母親溫暖的話語,不僅立刻安撫了她不安的情緒,也讓孩子及時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家庭的溫度,就藏在你說的每一句話裡。

Wendy媽有話說:

愛孩子,就要讓他知道:他,不是父母包袱,而是父母更好生活的動力。

聽說過一句話:你認為孩子是什麼樣,他就一定會成為你說的樣子!

心理學家科胡特也說過:「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別是他們以不帶敵意的堅決和不含誘惑的深情去回應孩子需求的能力。」

父母的嘴,是朵花,也是毒藥,既能為孩子的路鋪滿香花,也能讓孩子的路紮滿荊棘。父母的嘴,決定孩子未來的路。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