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寶寶身高標準公佈,你家寶寶達標沒
2022/08/25

一個人出門在外,給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外人可能對你的內在質量不了解,但如果自身有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就會讓人心生好感。這一點雖說很俗,但確實是人的本能反應。而留給人的第一印象,身高是最為重要的了,高個子給人的感覺更深刻。

故而很多家長非常在意孩子的身高,時常拿來和同齡的孩子進行對比。孩子較高,就會心生喜悅,孩子相對較矮,就會特別沮喪。其實這是不準確的,因為你參照的物件可能偏高或者偏矮,這樣得出的結果就是不準確的。

01孩子身高多少算正常

下面的這張圖是官方制定的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的標準。

男童身高標準

女童身高標準

很多寶媽不明白到底什麼樣的標準算是正常的,在-2SD到+2SD中間都算是正常的身高范圍,如果孩子的身高小于-2SD,那麼就證明孩子的身高和同齡孩子相比比較下,如果大于+2SD,那就證明孩子的身高在同齡人中比較高。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不但要關注孩子的身高,生長速度同樣很重要。對于2到4歲的小寶寶而言,每年至少增長5.5公分。

對于4到6歲的小寶寶而言,每年至少增長5.0公分,從孩子六歲開始身高的增長就變得緩慢,6歲到青春期期間,

男孩子每年至少長高4公分,女孩至少長高4.5公分。

02孩子身高增長緩慢的原因

如果你的孩子身高標準沒有達標,並且身高增長的速度也過慢,那麼寶媽就請從下面三個原因中尋找答案。

遺傳

孩子的身高有三分之一的因素受父母的身高影響,就是我們所說的遺傳,所以有很多的公式會通過父母的身高計算孩子的身高。

營養

後天因素中影響孩子身高比較大的就是營養,上個世紀入學兒童和現在入學兒童的身高明顯不一樣,就是因為生活水準變好了,大家的營養跟上去了。

營養不足就會導致孩子發育遲緩,在孩子兩歲之前奶粉或是母乳,以及輔食的添加一樣都不能少。如果孩子過胖,就是營養過剩了,需要父母控制一下。

激素

還有一小部分的孩子,生長的過慢是因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孩子想要長身體就需要腦垂體中分泌足夠多的生長激素,如果孩子有甲狀腺方面的功能障礙,就可能導致孩子身材弱小。

不管是什麼原因,如果孩子的身高不達標,請寶媽立即帶著孩子去看醫生,由醫生給出專業的建議和答案,不要耽誤孩子長身體。

03

對于孩子的身高,很多家長堅信遺傳父母的身高。其實這並不準確,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孩子身高會達到多少,父母的遺傳作用只占到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是後天環境影響。父母的遺傳身高更像是一種預測性的身高,孩子未來能不能達到都是未知數,關鍵還在于後天因素的影響,其中最為關鍵的當數營養、睡眠和運動了。

1. 保證睡眠

人體生長激素是有規律的,熟睡後會進入分泌高峰期,分泌量是白天的3-5倍左右。所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長高。

一般,從入睡到進入深度睡眠,大概需要40—60分鐘,所以孩子最好在晚9點前入睡,早上7:00再起床,這樣更有利于長高

如果是小寶寶,建議8點左右就上床,父母可以給孩子做做撫觸按摩,講講繪本故事,遠離手機、電視,養成固定的睡前儀式,這樣更有利于孩子入睡。

2. 營養

家長不要只執著于喝牛奶,也要加入其他多元補鈣的飲食,如雞蛋、豆類、海鮮製品、排骨等。

尤其蔬菜,容易被家長忽略。其實,每100克雪裡蕻就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每100克鈣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處在長身體時期的孩子,營養一定要跟上,大魚大肉不可有,但每頓飯要葷素合理搭配。雖然現在家庭的飲食情況普遍提高,但還是有很多孩子缺營養,這是怎麼回事呢?一方面是孩子挑食,不愛吃蔬菜,對于這點,家長需要改進菜肴烹飪的方式。還有一方面是孩子在飯前吃了零食或者垃圾食品,對于這點,家長們不要縱容,否則會阻礙長高

3. 保持戶外運動

有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尤其是室外運動,比不運動的孩子可高出4-10cm左右。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的森碟嗎?爸爸田亮和媽媽葉一茜都不算高,但是酷愛運動的森碟,12歲就已經長到了160cm。

這是因為,運動後人體的生長激素分泌會明顯增加,尤其蹦高跳遠等拉伸運動,充足的光照又能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這都有利于促進長高。

有兩類運動對長高最有利:

一類是跳躍運動,比如籃球、跳繩、跳遠、跳高等;一類是伸展運動,比如游泳、體操等。

但所有運動都要適當,不要過于疲憊,否則,反而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

美國一項孩子戶外運動時間規定可供參考:1-3歲,保證每天至少1小時運動;3歲後,保證每天至少2小時運動。

4.身高管理之「維生素D」

朋友發現自己的寶寶腿不直、發育慢,就帶寶寶到醫院檢查,結果被確診為佝僂癥。

朋友很納悶:「寶寶從出生就開始補充鈣劑,怎麼會缺鈣呢?」醫生卻說:「孩子骨骼病變,是缺少維生素D。

很多家長都重視給孩子補鈣,卻經常忽視維生素D。」

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從腸道和腎臟重吸收,幫助骨骼的生長。一旦缺乏維生素D,即使生長激素和鈣質充足,也很難長高。

Wendy媽有話說:

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長更高,但很少能真正做到科學增高。

關于增高這件事,就是需要父母多學一點育兒知識,做好孩子的「身高管理師」,才不會耽誤孩子的一生。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