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誰帶大的有區別嗎?上幼兒園之后,老師能夠一眼看出!
現在老人帶娃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了,也有很多寶媽會擔心:我們職場媽媽沒有時間帶娃,孩子會不會缺失安全感,會不會跟那些媽媽帶大的娃有差別?
那麼孩子是老人帶的,還是媽媽帶的,有區別嗎?小時候或許區別不大,但孩子到幼兒園之后,有經驗的老師一眼就能看出孩子是老人帶的還是媽媽帶的。
1、表達能力
這一點只能說針對于大部分孩子比較適用,媽媽帶大的孩子表達能力會更強,因為媽媽帶跟孩子交流比較多,但是也不排除特殊情況,有的媽媽不愛說話,那麼帶出來的孩子可能話也比較少。
但能顧肯定的一點是:媽媽帶的孩子安全感更足,他到外面不會慌,不會怯場,敢說話。
比如上幼兒園,有的孩子渴了就不說話,有的孩子因為緊張害怕而導致剛入園的時候經常生病,但有的孩子就比較膽大,他口渴了,哪怕不是喝水的時間,他也敢向老師要水喝。
所以媽媽帶的孩子,有媽媽的陪伴,孩子內心的安全感是足夠的,孩子表達能力更強。
比如我是孩子兩歲多去上班的,然后我帶孩子的時候,孩子膽子比較大,但是自從我上班之后,孩子就變得膽小了,在外面別人搶他的玩具也不敢說話。
所以說,如果可以,如果條件允許,盡量把孩子帶到幼兒園再去上班。
2、媽媽帶大的更自立
老人喜歡喂孩子,喜歡抱孩子,而年輕的媽媽會想辦法去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就拿我來說吧,寶寶兩歲多的時候我去上班,平時在家,除了特別燙的飯菜我會喂他,其他水果、蔬菜、小餅、點心都是自己吃,但自從上班之后,奶奶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媽媽又不在身邊,我要對對孩子更好一些。
現在吃個水果都要奶奶拿著,所以老人和媽媽帶還是有區別的,媽媽帶大的孩子自理能力差更強。
比如媽媽會鍛煉孩子的如廁能力,表達能力,自己穿鞋穿襪子等等。
但是老人可能會傾向于為孩子多做一點,尤其是隔輩親的威力太大了,老人年輕時可能會打罵自己的孩子,但是到了孫子輩是萬萬舍不得的。
3、適應能力有差別
現在我們都在談論安全感,那麼什麼是安全感?孩子有什麼表現是缺乏安全感呢?
孩子黏人不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不敢嘗試、適應能力弱才是缺乏安全感。
妳就看一個孩子面對陌生事物的表現,媽媽說:孩子妳去試一試,如果孩子敢于上前嘗試,說明孩子是缺乏安全感的。如果孩子會躲在家長身后,不敢向前,那麼說明孩子缺乏安全感。
我小的時候被父母保護得很好,上幼兒園也特別晚,6歲才上幼兒園,國中要住校了,連親戚們都在擔心:這以后上學能行嗎?
但我就是可以很快適應陌生環境,那會我經常用「隨遇而安」這四個字來形容自己,現在想來,可能真的因為童年很快樂,有父母滿滿的愛,現在才能做到如此吧。
盡管媽媽帶大的孩子和老人帶大的孩子在早些方面可能會有差別,但養兒育女并不是只看眼前,而且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作為家長我們也無需糾結,只要做好自己,管好孩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