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如此快節奏的發展速度讓許多年輕人倍感壓力。房貸、車貸以及養育孩子的費用仿佛「三座大山」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來。為了幫助年輕人減輕壓力,越來越多的老人加入了帶娃大軍。
通常來說,在帶孩子的老人中,奶奶和姥姥居多。
我的一位同學麗麗是一位小學語文老師,在產假即將結束的時候,經過與婆婆商量之后決定,婆婆和姥姥輪流帶孩子,一人帶半年。因為婆婆有兩個兒子,而兩個兒子都有孩子,婆婆不能偏心只幫某一個兒子帶孩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當孩子三歲的時候就上幼兒園了。麗麗通過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時孩子的表現,發現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還是有差距的。
麗麗認為姥姥的帶娃方式更好,孩子也更懂事。
比如奶奶帶娃時,總是事無巨細,感覺像孩子的「貼身保姆」。每次出門在外,孩子要啥買啥。當出現育兒分歧的時候,奶奶總是堅信自己的經驗是對的。
姥姥帶娃時,按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則,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學穿衣、自己背書包等。麗麗說,姥姥帶娃時,孩子的獨立性更強,也更有禮貌。
1.姥姥帶的娃更符合媽媽的心理預期
姥姥幾乎都會為媽媽著想,為了讓媽媽以后帶娃更輕松,姥姥往往會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等。
比如媽媽覺得孩子可以嘗試用筷子吃飯了,姥姥肯定會在這個方面多下功夫教孩子。但是奶奶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有可能覺得孩子小,不著急用筷子,因此遲遲不會教孩子。
2.姥姥和媽媽作為母女,更易溝通
老人帶娃,因為生活習慣、養育觀念的分歧,難免會與年輕人產生矛盾。但是姥姥和媽媽即使是有摩擦,也不會記仇,一會兒就跟沒事人一樣。
奶奶帶娃,媽媽有些地方不好明說,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姥姥帶娃,媽媽想說什麼做什麼都不會有太多的顧慮。母女之間能夠更好地溝通,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好處。
由于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家庭里奶奶帶娃更好,有的家庭里姥姥帶娃更好。但不管怎樣,奶奶和姥姥都是孩子的親人,都會對孩子好,由她們負責帶娃,爸爸媽媽也能更放心。
俗話說:「老人帶娃是情分,不帶是本分。」在她們本該安享晚年的年紀,還要為年輕人操勞,也實屬不易,有人帶娃,終究還是挺好的。
老人帶娃的這兩點難處,子女應該理解:
1.因育兒觀念不同被指責
受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等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觀念難免會有分歧,對于隔輩的人更是如此。
比如有的老人習慣給孩子「把尿」,而年輕人覺得這樣的行為對孩子傷害很大。「把尿」不利于髖關節的發育,不利于孩子養成自主排尿的習慣等。
長期的矛盾和沖突,會讓帶娃的老人覺得很累。
2.身體受病痛的折磨
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種問題也就開始顯現。但是老人帶娃,即使是身體不舒服,也照樣會帶孩子、做家務、為家人準備可口的飯菜。
當然,老人帶娃的難處也遠遠不止以上兩個。他們的心酸和委屈,又有多少人能體會?
因此,無論是奶奶帶娃還是姥姥帶娃,多給她們一些理解吧!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