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學習原因很多,「懶」只是其中一個。
學習之路很長很長,盡早的培養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讓他愛上學習,才是孩子不斷成長進步的源泉。
對于不肯學習的孩子,家長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罵也罵了、吼也吼了,甚至打也打了,但孩子非但沒有好好學,反而更討厭學習了。
其實家長并沒有意識到,沒有學習方向和動力是因為孩子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家長做的不是拿著一根鞭子抽打不肯前進的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把鞭子變成五彩的畫筆,帶著好奇和樂趣繪制五彩的夢。
所以,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讓孩子的前路光明輝煌,一定要先幫助孩子解決內在的問題!
1
其實我們做家長的何嘗不知道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又何嘗沒有鼓勵過孩子給他動力,但我們大多走進了誤區,想想看下面這類話我們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說了多少次:
你說說你,我和你爸這麼努力地工作掙錢,還不是為了你,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們嗎?
兒啊,咱家就靠你了,你現在好好學,以后才能出人頭地啊!
孩子,你現在好好學習,以后就能上好大學,畢業了就能有好工作,就能掙很多錢了!到時你想買什麼買什麼。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不好好學習,以后有你后悔的!
……
這類話我們說過很多很多,但孩子耳朵都聽出繭子了好像也沒什麼用,不僅沒有從此愛上學習,反而越來越討厭學習。
只是因為我們的講道理和鼓勵都沒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未來太遠,孩子沒什麼感受;理想太容易說出口,就變成了只是說說;你的辛苦付出和希望,卻變成了孩子的壓力。
拿自己的苦難來「恐嚇」孩子,把自己未竟的夢想強加給孩子,這不是在為孩子的未來打算,只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而殘酷的競爭工具。
如此一來,孩子對學習要麼不屑一顧,要麼避之如蛇蝎。
2
被逼著學的孩子,肯定學不好,而且會越來越討厭學習;而愛上學習的孩子呢,卻是另外一個樣子:
朋友老張的兒子今年考上了北大,他自己學歷并不高(中專畢業),問他有什麼秘訣,他只是笑著說:「也沒啥秘訣,就是讓他喜歡上讀書學習!」
他是這樣做的,在兒子小的時候,他經常給孩子講好聽的故事,每次孩子都聽的入迷,纏著他講完一個再講一個,後來兒子問他:「爸爸,你怎麼知道這麼多的故事啊!」
他給孩子說都是在書上看的,書上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呢!于是孩子很早就學會了查字典,只是為了多看書、多讀故事。
當兒子問他為什麼算術這麼好時,為什麼寫字那麼漂亮時,為什麼知道天是藍的時,為什麼懂那麼多時……老張總是回答,這是爸爸在書上學的。
所以孩子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因為書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有很多的本領。而且老張還對孩子說:「書里的知識太多了,老爸也只學了一點,你學校里學到什麼新的東西一定要講給爸爸聽哦!」
于是孩子不僅喜歡讀書學習,而且還喜歡講給爸爸聽,每次給爸爸講了新的東西他就很高興、很有成就感。一直以來他都是這麼積極主動的學習,所以最終考上了北大。
這個孩子學習的動力只因爸爸的那句:「這是爸爸在書上學的!」所以從小就愛上了讀書學習,愛上了在知識的海洋里發現探索。
3
愛上學習的孩子讓人羨慕、渴望,我們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夠這樣。那怎麼讓自己的孩子愛上學習呢?
別指責,給孩子來點實際的
怎麼吼都不管用,那就別再指責了,講道理談未來離孩子太遙遠,沒有切身感受。那不如先來點實際的,能吃能喝能玩的。
今天你能把這篇課文背會了,那媽媽就獎勵一個你一直想要的玩具(或者一本漫畫書、一點零花錢……),如果你能在課堂上老師提背的時候給背出來,那還有獎勵。
這并不是用獎勵來讓孩子學習,只是先用獎勵讓孩子動起來,先有所進步。
成就感,孩子喜歡這樣的感覺
人只有嘗到了成就感的甜頭,才會發現自己在一個圈子或關系里的存在感,有了存在感,才會有不竭動力的堅持。
讓孩子背誦時,當孩子真的提前背會了,而且在課堂上背出來了;那家長可以問問孩子是什麼感受,是不是很驕傲、很有成就感?
是不是很喜歡這種感覺,自己只是努力了那麼一點,不僅提前把任務完成了,還得到了獎勵,而且媽媽不再催了,老師不再批評了,連同學們也很驚訝!
先讓孩子有所進步,看到并鼓勵孩子的進步,讓孩子體會成就感和進步的種種愉悅,孩子會喜歡上這種感覺。
先從小進步開始,讓孩子適應這樣的努力,然后再變成大進步。
談成長,別給孩子談理想
不談理想,因為理想對孩子來說還太遙遠,太過遙遠和空洞的東西并不能給孩子多少動力。
多關注孩子的成長,有了上一步的努力,孩子的進步就會多起來,小進步會變成大進步,小成長會變成大轉變。
家長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成長,并給予表揚、獎勵和鼓勵。
孩子不拖作業了,孩子會提前預習功課了,孩子課堂上敢舉手發言了,孩子這次考試前進了幾名……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成長,都是孩子的快樂,不要只關注孩子的不足。
當孩子有了這些轉變后,會渴望更大的進步,這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小目標了!學習之路正式開始。
不同的階段,孩子有不同的學習動力,也許開始時只是為了一頓好吃的、一個玩具,但後來會變成被夸獎的快樂,會變成被爸媽、被老師認同的成就感,再後來就會變成成長的快樂,就會有更多的內在渴望。
讓孩子愛上學習,要懂得學習規律
如果把主動學習比喻成一座五層樓,先要看看自己孩子在哪一層樓里徘徊。
一樓
就是要用孩子的好奇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意愿
二樓
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三樓
就是要培養他的學習興趣
四樓
四樓是培養他的學習能力
五樓
才是知識和技能
我們家長要懂得學習的規律,要知道這個順序是不能違背的。
如果你的孩子有足夠的學習能力他就像一根鋼釘一樣,用錘子一敲就進去了;反之,像一個牙簽一樣,你一敲,他就碎了。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是做一根鋼釘還是做一個牙簽,這也取決于一步一步的積累,一點一滴的堅持。
父母營造合適的學習環境
父母需要營造一個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孩子能夠保持良好的注意習慣,周圍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父母也盡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
父母要經常讀書、讀雜志、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向孩子表現出對學習的熱愛;經常談論令你感興趣的事情,告訴孩子你所學到的各種新鮮有趣的知識……經常詢問孩子在學校里學到哪些新知識。
孩子感覺到你對學習的興趣,他自己就會被感染,繼而更加努力學習。
學習之路很長很長,我們不可能一直管著、催著孩子學習進步,盡早的培養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讓他愛上學習,才是孩子不斷成長進步的源泉。
學習雖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會學習、學習好的孩子則可以在未來選擇自己走哪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