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父母眼中,愛哭是軟弱的表現,所以愛哭的孩子很容易被貼上「不夠堅強」「玻璃心」「矯情」的負面標簽。
相比較之下,不愛哭的孩子則會更受大人們的喜歡,畢竟這樣「堅強」的小孩減輕了大人的看護壓力以及情緒安撫負擔。事實上,愛哭的孩子和不哭的孩子在長大后確實存在較大的成長差距,不過,這時候處于優勢一方的卻是那些「愛哭的小家伙們」。
福原愛是我國網友非常喜歡的一位日本籍乒乓球選手,而她身上比較明顯的特征之一,就是「愛哭」。
在世界級的比賽場上,人們大多會看見運動員臨危不亂,從始至終都保持著冷靜淡定的比賽情緒。而福原愛雖然也是一位實力強勁、經驗豐富的運動員,但她卻沒少在比賽時「哭鼻子」。
當然,「愛哭」的屬性
并沒有讓觀眾們對于福原愛的喜愛大打折扣,相反地人們更加喜歡真情流露的「愛醬」。其實,「愛哭」并非可以和「不夠堅強」畫等號,回顧福原愛小時候的打球視訊,小小的她總是在哭過之后快速調整情緒,繼續一拍接著一拍的練習。
至此,人們發現「愛醬」有著超強的韌勁兒,不管面對的是多麼強大的對手,她總是能夠做出令人驚喜和意外的表現。
在世界級比賽中,這種哭過后的「韌勁兒」,讓她擁有更強的抗挫力以及耐挫性,而這也是她在世界賽場上,越走越遠的信心所在。
在成人的世界中「愛哭」和「不哭」的表現都有著非常明確的性格內涵,但是對于孩子們而言,過早地為他們的性格賦予性格標簽,這難免會對小家伙們的成長造成誤導。事實上,愛哭有些時候或許并不是一件壞事 。
對于心思單純的孩子來說,哭和笑是表達喜惡的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在生活中,孩子的哭聲總是能夠讓父母們在很短的時間內變得情緒煩躁。于是,為了讓自己從糟糕的情緒體驗中解脫出來,作為成人的他們越發地不喜歡看到孩子哭,甚至缺乏耐心的父母還會言辭激烈地責怪孩子,動手打罵。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眼淚是不能夠輕易流下來的,所以父母們會很容易理所當然地帶入「男兒有淚不輕彈」的認知。孩子的哭聲被「拔高」到了「不夠堅強」「內心脆弱」的評價層面之上,甚至還會有預判將來的否定式評價「真沒出息」。相反地,在父母看來,那些不哭的孩子內心更強大 ,他們對于環境的接納和適應能力更強。
事實上,不哭的孩子雖然更容易得到夸獎,但是他們這種壓抑情緒的「本能」卻會讓他們在無形中承受更多來自負面情緒的壓力。而哭泣本身就是一種不分好壞的、自然的行為表達,長期地可以壓制反倒不利于孩子正常的身心發展。
哭也是一種發泄情緒的方式,在孩子被負面情緒所裹挾時,大哭一場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釋放壓力。愛哭的孩子可以在大哭之后重獲強大的內心力量,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愛哭的孩子更加有越挫越勇的堅韌。
此外,愛哭的孩子在同理心表現上更加有親和力和感染力,他們對于他人的感受更容易做到
感同身受,這也使得他們的情商發展有了堅實的根基。超強的共情能力以及同理心使得孩子們在行為邊界感的把握以及社交分寸感的控制上都更為無師自通。愛哭的孩子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后的差距體現在自我情緒安撫、抗挫力、情商發展以及自我評價等方面,顯然,擁有恰當的情緒釋放渠道以及更堅韌內心的孩子更容易在這些方面表現出優勢,愛哭反倒成了孩子在競爭中保有優勢的「獨特技能」。
1.不責怪孩子哭泣的行為表現
在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們不要拿著成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來判斷孩子的內心韌性。試著站在孩子的視角,報以同理心地看待孩子所遇到的問題,這會讓父母的安慰更加有的放矢。不批評責怪孩子的情緒釋放方式,這是父母對孩子最該有的溫柔。父母也要切記不要被孩子的哭聲牽著鼻子走,控制好情緒的接納才能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哭泣行為本身。
2.給予他們更多的情緒輸出的時間
孩子的心理承受閾值不如成年人,所以他們的情緒輸出更加直白,同時也更容易被觸發。孩子們不會像成年人一樣輕易地克制和自我疏導,這就使得他們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完成情緒輸出。
所以,家長們在孩子哭泣的時候,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止住孩子的哭聲上,試著理解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并且找到孩子情緒崩潰的關鍵所在,適時地給出建議和選擇會更加奏效。
3.引導他們在情緒發泄后作出正確表達
情緒發泄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
所以,在孩子哭過之后,父母們也要試著和孩子一起復盤,從梳理心路歷程開始直至做出正確的表達。當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得以表達和回應后,他們自然能夠在整個過程中獲得成長經驗。
結語:
「愛哭」并非是一個負面的性格屬性標簽,聰明的父母更加懂得,從積極的層面來對孩子進行情感溝通和疏導。父母是孩子最親近、最依賴的人,如果他們不能夠做到傾聽孩子的哭聲,那麼孩子所擁有的家庭幸福感,勢必會存在信任、親近等屬性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