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父母的回答,決定了孩子以后的讀書態度
2022/10/27

對于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讓他們能靜下心來耐著性子讀書,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大部分家長在孩子的閱讀引導問題上都曾碰壁過。

尤其是在孩子有了自己的喜好和偏愛時,父母硬逼著孩子讀書的做法常常會被嗤之以鼻

那麼,當孩子氣鼓鼓地向父母發問「為什麼要讀書」時,聰明的家長究竟該怎樣應對呢?

鄰居王姐從網上買了不少書,書剛到家她就興致勃勃地拍照發朋友圈,直言自己要幫助孩子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可是沒過多久,王姐就興致索然地發圈吐槽道,「真是皇上不急,太監急!看來我家孩子,根本不是讀書的料!

原來,王姐在收到書后就開啟了「雞娃」模式,每天孩子上完網課后,王姐都會督促孩子去書。可是慢慢地王姐發現,孩子對讀書并不感興趣

,甚至有好幾次,王姐還抓到孩子在書本后面偷偷玩手機

王姐對此十分生氣,可是孩子卻不大理解媽媽的暴跳如雷。「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我根本不喜歡讀書,我喜歡打游戲!你別逼我讀書了!」聽了兒子的話,王姐更是火冒三丈,「你現在不讀書以后就會沒出息,咱家就一普通家庭,你要是不喜歡讀書,長大后連個工作都找不到。

在一番長篇大論后,王姐覺得自己教育得很有道理,可是剛上小學的兒子卻不理解媽媽的這份苦心。只見孩子氣鼓鼓地梗著脖子說道,「讀書一點都不好玩,你再讓我讀書,我就把書都撕了!」 面對孩子的「威脅」王姐十分無語,脾氣火爆的忍不住胖揍了孩子一頓

看到孩子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地坐到書桌前,王姐自覺十分挫敗。「現在的孩子太難管了,

讀書還得逼著來!我小的時候父母如果給我買本新書,我都感覺像是過年那麼高興!現在競爭這麼激烈,我怕這孩子是要沒啥大出息了。」

「為什麼要讀書」?孩子內心最真實的困惑應該被父母看到

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而言,他們對讀書的目標和目的性并不明確。當他們不能夠從讀書中獲得快樂的體驗,不能夠從中有所受益時,他們就會對此感到迷茫。當父母對于孩子的閱讀逼迫越發強烈時,孩子們很容易會在缺乏目標支撐的情況下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

「為什麼要讀書?」這樣的發問背后隱藏著孩子對于閱讀的困惑。他們不明白自己可以從讀書中獲得什麼,當然這種「獲得」大多數時候是被預期為「短期的」且「可見的」。所以當父母拿「讀書有出息」「讀書有助于找工作」這樣「遠大」的目標來激勵孩子時,他們很難觸碰到孩子的需求痛點

當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時,父母的回答或影響他們一生

在孩子三觀建立的過程中,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逐漸深入,這使得他們對于周遭的一切都開始萌生出新的看法。與此同時,父母的引導對于他們觀念以及看法的形成產生著非常大的影響

所以,當孩子問「為什麼要讀書」時,父母給予的應對反應很有可能會直接關系到他們對于讀書的喜惡、態度以及積極性

而喜歡讀書對于孩子來說則是一份充滿驚喜的饋贈,讀書可以幫助孩子打開眼界,可以幫助他們有機會去嘗試和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除此以外,讀書還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格局,理想追求、未來規劃,甚至于還會影響他們的家庭關系、親子情感等等。

當孩子提出讀書困惑時,父母的發問其實也是一次掌握教育主導權的契機。如果父母的話可以對孩子有所觸動,那麼這會為他們未來的成長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當然,這種觸動來得越早父母就越有主動權,孩子們在執行力方面也會更為愿意配合。

面對孩子的讀書困惑,家長們應該恰當引導?

1. 讓孩子覺得讀書「好玩」

對于孩子而言可以獲得即時快樂的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他們的行動積極性。所以想要讓孩子喜歡讀書,父母可以從幫助其感受到書中的即時快樂入手,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盲目追求知識的高深遠不如體驗淺白生動的內容更加能夠得到他們的青睞。

同時,父母們也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喜好,結合其喜好挑選閱讀書籍

,這樣更容易得到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和回應

2. 幫助孩子找到「讀書目標」

當孩子對于讀書抱有一定的目的性時,他們的內在驅動力就會被激發。比如說,孩子試圖從書中找到問題的答案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得比較專注。所以想要改變孩子對于讀書的厭惡和抵觸,「讀書目標」的成功尋找和確定可以幫助父母走出一條教育引導的「捷徑」。

3. 引導孩子獲得「讀書成就感」

成就感可以激勵孩子自發地進行重復活動,當孩子可以在讀書后獲得成就感,他們這種情感上的滿足就會支撐他們戰勝讀書的「苦」

家長們可以試著為孩子創造更多表現的機會,讓孩子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來自外界的好評,這種即時的成就感看似有些「膚淺」,但是卻能夠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行動力

讀書的目的不是把孩子變成一個閱讀的機器,父母們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時候,也要懂得將其融入生活,在內化和外化的雙重影響下實現知識內容的吸收以及閱歷體驗的積累。被逼迫進行的閱讀遠不如自發閱讀的受益更大,建立良性循環才是教育的秘訣。

結語:

教育學家說,閱讀引導的重點在于使方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價值以及成就感。對于孩子而言,培養閱讀習慣的過程是一個「慢慢來」的過程,越是著急的父母越是容易輕易放棄,循序漸進地引導才能夠幫助孩子們形成「閱讀-思考」的健康模式。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