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吼后出現這2種反應,說明已是討好型人格,家長別自鳴得意
2022/08/09

孩子犯錯在所難免,但家長們的應對方式卻不盡相同。

有些家長脾氣比較暴躁,當孩子稍稍表現頑皮時,就會容易引發「化學反應」,家長瞬間開啟「吼哇模式」,對著孩子「狂轟亂炸」。

那麼被家長吼以后,孩子會想些什麼呢?

社交媒體上的高贊回答是:「媽媽又發脾氣了,我覺得她們不愛我了。」

在很多家長的觀念里,「乖巧懂事」是對孩子的最高評價,認為受到批評以后,孩子不頂嘴、聽話是種良好的個人質量,能讓人更省心。

殊不知,過度的「乖巧懂事」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形成「討好型人格」,不僅童年的生活里烏云密布,即便是長大以后,也會飽受折磨,影響深遠。

經常吼叫孩子,可能形成討好型人格

綜藝節目《超級育兒師》中,曾發生這樣一幕。

有名媽媽的脾氣非常暴躁,在家里說話隨時在咆哮,孩子的脾氣也很容易著急,動不動就哭鬧。

孩子開心地問媽媽問題,媽媽感到不耐煩了,對娃大吼:「不許再問我了!不許再煩我了!」

孩子哭著求抱抱,媽媽大喊:「我拎著東西怎麼抱你?」

后來,節目組把媽媽的吼叫聲錄下來,安排媽媽進行親身體驗,當聽到自己吼罵孩子的聲音回放時,這位媽媽崩潰了,直言「聽到我的聲音恐懼、害怕」。

連大人都無法忍受的吼罵,孩子又是過得如何煎熬呢?

在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超限效應」,指的是某種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會引起心理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而一旦家長經常對孩子吼罵,很容易就會引發「超限效應」,孩子在巨大壓力之下,出現各種各樣的應激反應。

心思單純、思維簡單的孩子,會將一切問題大包大攬在自己身上,為了能被父母接納、讓父母開心,他們會努力做出乖巧的舉動,每次被父母吼罵之后,都會立即妥協,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

當孩子適應這樣的相處模式以后,在以后的人際關系中,就會習慣于把自己代入到一個卑微的位置里,他們考慮的,往往是「我該怎樣做,才能讓別人喜歡我」,潛移默化之中,養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被吼后有這2種反應,代表是討好型人格

1.馬上認錯

有些家長可能會發現,每當自己吼娃之后,孩子不僅不會反抗,反而還會馬上認錯,不停道歉,認為這是孩子乖巧懂事的表現。

但實際上,不懂反抗,下意識討好他人是「討好型人格」的典型特征,孩子被吼叫以后馬上反省、遵從父母的意愿,其實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再受到傷害,這種「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習慣性順從、不懂反抗,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往往會處于甘心妥協的一方。

2.立即閉嘴

孩子被吼叫以后立即閉嘴,父母會覺得自家娃性格好、乖巧,而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其實是不敢表達情緒的一種表現。

這種孩子時時刻刻受父母的情緒影響,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很少表達內心的情緒,在家長看來是懂事,但實際上卻是刻意地討好。

如何避免為娃養成「討好型人格」?

1.給孩子說「不」的權利

孩子之所以形成討好型人格,關鍵在于從家長那里獲得的關心愛護太少,沒有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平時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給他們說「不」的權利,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有孩子敢于拒絕,明白自己處在被愛的狀態中,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

2.多采用鼓勵式教育

與吼叫式教育相比,鼓勵式教育更能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使孩子認識到自身價值,變得更自信。

當我們忍不住想要對孩子大吼大叫時,不妨試著給自己按下「暫停鍵」,放松下來,用鼓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對孩子的成長會更有好處。

3.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孩子,我們要正視孩子的缺點,避免因期望過高而出現負面情緒。

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而非家長一味地嫌棄孩子,使孩子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養成「討好型人格」。

小編結語:

孩子被吼以后立即認錯、趕緊閉嘴,不是「乖巧懂事」的表現,而是正在形成「討好型人格」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我們教育孩子時,一定要用「鼓勵式教育」替代「吼叫式教育」,讓孩子在鼓勵聲中長大,才能擁有滿滿的自信,更健康地成長。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