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后別晚于這個點睡覺,影響孩子智力不說,還可能少長5厘米
2022/09/26

民間有句俗語,「入秋以后,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秋高氣爽,正是調節不良睡眠習慣的好時機。尤其是對發育期的孩子來說,秋季更是要注意保持一個規律的作息,以免影響智力和身高發育。

發育期的小孩更容易「秋乏」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春困、秋乏、夏打盹」這三位大神的威名。

對春季和夏季犯困,可能我們還好理解一點,那為何在秋高氣爽的季節,人的身體還是非常容易感到疲倦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正是因為春去秋來,氣候開始變得涼爽宜人,人身體的排汗量明顯減少,機體進入到周期性的「待機休整」狀態,水鹽代謝恢復正常,消化系統功能走向好轉。

這些生理的變化,均可能加速身體的疲憊感,總是忍不住想要多睡睡覺,這也就是大家認為的「秋乏」。

等到身體慢慢適應了氣候的變化,「秋乏」現象便會有所減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

對于發育期的孩子而言,因為他們的身體新陳代謝比較快,加上骨骼在快速發育,所以每天消耗的能量更多,所以在秋季也更加「缺覺」,急切需要通過睡眠來幫助身體消除倦怠感。

再加上新的學期,孩子的課業壓力較大,白天的學習任務繁重,每天都需要早起上課,大腦的消耗量較多,父母更要注意讓孩子在晚上盡量早點上床睡覺,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去學習。

入秋以后別晚于這個點睡覺

最好晚上十點上床睡覺,盡量別晚于十一點。

關于晚睡的危害,父母有必要為孩子了解清楚:

A:晚睡影響孩子智力發育

研究發現,在睡眠狀態中,人的大腦皮層會開啟一種「自我防御」機制,讓白天高速運轉的大腦得以放松,腦細胞也能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只有晚上休息好了,白天的精力才能更加充沛。如果經常熬夜晚睡,孩子們第二天普遍可能出現記憶力下降、反應變遲鈍、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問題。

之前就有人對一批學生的睡眠質量和學習成績做過對比,結果發現:

每天睡眠時間低于8小時的學生,有61%成績是相對較差的,考試能及格的都不足40%。

而每天睡眠時間維持在8~10個小時的學生,有76%成績中等,11%的成績在班級中名列前茅。

通過上述的研究對比,想必大家也清楚了,晚上「挑燈夜戰」,除了殺死更多的腦細胞以外,沒有辦法讓你的學習成績有一個質的提升。

不如利用好白天上課時間,做好學習規劃,提升學習效率。當然,這里考慮到實際的情況,有些小孩可能確實平時的作業太多,沒有辦法早早地上床睡覺。

那麼至少要保證白天適當午休30分鐘,讓身心放松片刻,也能稍微緩解一下夜晚睡眠不足的傷害。

B:晚睡影響孩子身高發育

晚睡對身高的影響,其實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這里又要歡迎一位老朋友——「生長激素」。

如果經常關注我們的朋友應該知道,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了「生長激素分泌量的多寡,是孩子長高的關鍵。」

不過這位老朋友有些傲嬌,想讓它多多分泌,你得進入到深度睡眠中才行。

而且它只在兩個時間段出沒,那就是晚上十點到凌晨一點以及早上五點到七點。其分泌量是白天的三倍之多。

如果在這兩個時間段,孩子進入到了深度睡眠,接收到了生長激素的「恩賜」,那麼有助于刺激骺端軟骨發育,刺激長骨增長,孩子的身高發育喜人。

所以專家們給出的建議通常都是,讓孩子盡量在晚上十點前上床睡覺,且睡前避免經受刺激,保證一個良好的睡眠狀態。

若經常晚于這個時間點,可能就會錯過生長激素分泌量的高峰期,身高發育也容易受到影響,而且秋季本身也是發育的猛長期,一旦錯過,你家孩子可能至少損失5厘米。

C:晚睡破壞孩子身體免疫力

美國心肺血液協會主任大衛·高夫指出,不規律的睡眠時間越多,患病風險也就越大。

由于人體的免疫力水平和睡眠質量高低、睡眠時間長短是正相關的。

若成年長期睡眠不足5小時,兒童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將可能產生不良健康后果,首當其沖的就是身體免疫力開始下降,感冒、心血管問題隨之而來。

特別是在秋季,晝夜溫差較大,機體還在休整期,孩子的免疫力本身就相對薄弱,更加需要平日里好好呵護,飲食和睡眠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經常熬夜,孩子的身體過度疲勞,精神萎靡不振,就更加容易讓免疫力跟著下降,進而大病小病不斷。

如何幫助孩子早睡?

1、提升孩子學習效率,做好學習規劃

很多小孩晚睡可能就是因為要完成當天的學業。不過有些孩子可能是作業確實太多,這個客觀因素一時半會也解決不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在他們的自律性不強,沒有學習規范上。

在寫作時三心二意,經常要做到晚上十點多,這時父母可以做好榜樣,幫助他們樹立一個靠譜的學習規劃,陪伴他們一起高效完成作業,然后早早上床睡覺。

2、創造良好的睡眠氛圍

睡前不要吃零食、玩游戲、看手機,避免這些刺激源,以免讓孩子的大腦皮層興奮起來,耽誤睡覺。

可以在睡前聽一點舒緩的音樂,看一會書,讓大腦得到放松,更加容易進入睡眠狀態。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