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要避母,這和我們傳統觀念有很大關系,由于男女長大后所需承擔的責任不同,所以養兒子需要培養兒子的責任感和抗壓能力。
孩子小的時候絕大部分小男孩和媽媽都非常親近,而媽媽在帶兒子的時候很多媽媽也會寵愛兒子的,因此導致孩子小的時候不需要自己做什麼,不需要自己去獨立思考什麼,都是媽媽幫兒子在做。有的男孩子就是上了大學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洗。
在我國不少地區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有些媽媽特別疼愛家里的男孩,有的甚至到了控制兒子的地步,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媽寶男就應運而生了,所謂的媽寶男就是只聽媽媽話的男人,他總是認為媽媽是對的,以媽媽為中心。
媽媽對男孩的過度寵愛和過度干涉一方面讓男孩喪失了男性該有的魅力,出現一些男孩做事情唯唯諾諾、缺乏主見。
另一方面長期活在媽媽的包辦和庇護之下,會讓男生習慣性的逃避自己該有的擔當和責任,使他沒有能力對自己和家庭負起責任。
要知道一個男性在社會上的身份除了是母親的兒子之外、他還要承擔起丈夫和爸爸的責任,而要承擔這些責任就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和擔當,但是很多媽寶男一輩子也沒學會獨立生活。同時,這樣的男人還容易出現戀母情結,所以兒大要避母真的是很重要的。
那為什麼女大不避父呢?
這主要是指心理方面,女孩要多和父親溝通親近,女孩長大以后對幸福的尋找就與父愛有很大聯系,因為父親是女兒生命中接觸到的第一位男性,如果爸爸在日常生活中能多照顧女兒,對女兒多一份體貼和關心,那麼女兒就會感到自己是被愛的。
如果女兒父愛缺失,她很可能會碰到渣男,因為她沒有體驗過來自父親的關愛,所以她在長大以后尋找愛情的時候就很容易迷失方向,有的時候男人的幾句甜言蜜語就能輕易把女孩騙走,生活中這樣的案例是很多的。
如果一個女孩從小被父親寵愛著,生活在和諧的家庭中,父親有責任、有擔當,這樣家庭的女孩一般都會表現的非常開朗和自信,輕易不會被渣男騙去。
但是如果一個女孩從小被父親冷漠對待,甚至父親打罵女兒,這樣的女孩一般都會膽小懦弱的,長大了她也不敢跟男生交流,結婚了還容易遭到家暴。所以爸爸在女兒心目中的形象對女兒的成長有很大影響,這才是我們強調女大不避父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