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從3歲到10歲,是接受各種知識的最好和最快的時間,這個時候的美育有很大的影響。科學研究表明,經常聽音樂可以促進兒童的大腦發育、注意力集中、邏輯思維、觀察、協調、組織、記憶等。
學樂器不僅讓人內心豐盈,還對兒童的智力發育大有裨益。哈佛醫學院有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堅持學習樂器長達5年以上的孩子,與沒學過樂器的孩子來比,在智力認知上會有明顯區別,表現為有較高的聽覺辨別、靈巧的手指、詞匯和非語言推理能力。也就是說,琴童一般都有一副好腦子。
心理學家在德國進行的一項實驗發現,學習鋼琴的人有更大的大腦灰質體積的learn-related海馬體,殼核、丘腦參與感覺運動控制,杏仁核,這過程情緒刺激、聽覺和語音處理區域,相比之下,那些沒有學鋼琴。這說明在學習鋼琴之后,聽力和手的協調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研究還發現,人們學習鋼琴的時間越早,鋼琴彈得越熟練,與手指運動直接相關的大腦區域——殼核右側的灰質體積就越小。研究人員解釋說,在7歲之前開始練習鋼琴的人,大腦相關區域有一個自我優化的過程,不需要大量的灰質來穩定有效地調節他們,可以提高未來的學習。
當孩子練習一種樂器時,他的大腦需要記住它的節奏并安靜地跳動。
音樂的節奏會影響孩子的記憶。因為演奏樂器需要同時對大腦的聽覺、運動和頂葉進行操作。
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們演奏一種樂器時,他們需要記住音樂并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演奏。當大腦經歷大量的重復時,彈奏樂器就變成了一種肌肉記憶,最終幫助孩子的大腦發展記憶。什麼是肌肉記憶?想想一個經常騎腳踏車的孩子,最終變成了一個一上腳踏車就知道如何移動雙腿的孩子,而不需要刻意去記憶,這就是肌肉記憶。
孩子實在對樂器不感冒怎麼辦?
可以采取變通的方式,即便沒有時間、或者條件學一門樂器,多聽音樂、欣賞優秀的世界名曲,看各種藝術展覽,也是對孩子成長的巨大推力。
當你為孩子埋下一顆藝術的種子,一旦將來時機成熟,它就能開花結果,讓孩子獲得幸福感。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藝術DNA密碼。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