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相比起男孩兒的「放養」,寶爸寶媽們對女兒顯然有著更多的疼愛和關注,再多的愛放在女兒身上都不嫌多。但是,父母的溺愛有時也會讓乖巧聽話的女兒變成「刁蠻公主」。
爸爸接三胞胎女兒放學遲到了,閨女們一臉氣憤,門衛大爺憋不住笑
小王有3個女兒,分別是三胞胎姐妹,姐妹仨的到來給家里增添了許多樂趣,她們也成為了家里所有人的心尖寶貝,享受著無限的寵愛。久而久之,姐妹仨的性格就變得有些「刁蠻」,成為了家里的「刁蠻公主」。
有一天,小王因為加班沒有按時到幼兒園接女兒,等到了學校,離放學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小時,門衛室里只剩下三位女兒等著被接回家。看到爸爸之后,三胞胎嘴一撇,很不高興。
爸爸放學晚到了,三胞胎女兒鬧起了「小情緒」,只見大女兒扔在了地上,臉上氣鼓鼓的,然后兩個妹妹,也學著姐姐的樣子,把書包往地上一甩。看到這一幕,門衛大爺都笑了,看著爸爸會如何處理。而小王也連忙揀起女兒的書包,連忙哄著女兒們消氣,帶她們回家。
小王對女兒的寵愛沒有錯,但是對女兒過度的寵愛變成了溺愛,給了孩子嬌慣的土壤,會慣壞孩子,讓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扔書包這種事情,雖然是件小事,卻側面反映了孩子的刁蠻和無理取鬧。
那麼,家長們如何預防「慣壞」孩子呢?
1.避免「要什麼,給什麼」
「要什麼給什麼」會讓孩子形成了「要什麼有什麼」的心理習慣,一旦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孩子就會感覺到痛苦,心理的失落感讓孩子出現行為的偏差,撒潑打滾、無理取鬧都是這種心理的外在表現。
想要孩子聽話、懂事,家長們還需要切斷驕縱的根源,避免「要什麼給什麼」,適度滿足孩子合理需求才是聰明家長的選擇。
2.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獨立性培養是所有家長們育兒路上的必經之路,有的家長,特別是家里的爺爺奶奶,對孩子的隔輩親,不舍得讓孩子「受累」。而孩子越晚自理,獨立堅強的性格就越弱。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有獨立的精神和人格,家長們一定要及時「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孩子有享受父母寵愛的權利,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家庭義務。這一點從客觀上講來是沒有錯的,但是卻很少有家長能夠做到。實際上,讓孩子承擔一部分的家庭責任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和擔當。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父母從小就不要「包攬」孩子的生活,要讓孩子學會承擔一些責任,只有孩子有承擔家庭責任的思維,孩子才能夠擁有更好的責任感。
孩子是上帝派來的天使,父母們看著孩子從小一點點長大,不舍得讓孩子吃苦受累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育兒路上,只有父母適當「放手」,孩子才能夠像風箏一樣,擁有飛翔的力量,也才能夠在人生的天空中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