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的父親說:孩子不是天生學霸,也不單靠勤奮,而是靠后天培養,關鍵要注重早期教育。小學階段是分水嶺!
這個培養出6個優秀孩子的父親叫蔡笑晚,他是一名鄉村醫生,他培養的六個兒女都是各自領域的精英人才。
大兒子,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36歲即成為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二兒子,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歲時考上博士班,后出任美國高盛公司副總裁。
三兒子,16歲考入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美國圣約翰大學博士畢業,現在國內創辦實業。
四兒子,16歲考入華西醫科大學畢業,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博士畢業,現在上海創辦私立醫院。
五兒子,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畢業,現在中國建設銀行工作;
六女兒,14歲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18歲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8歲時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30多歲時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蔡家第三代長孫子,長孫女兒,也都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把一兩個孩子培養成才可以說是偶然,那蔡笑晚把六個孩子都培養成才,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他接受魯豫采訪,被其稱為「博士老爹」,「人才魔術師」,他認為人的智力相差無幾,自己的孩子也不是天才,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讓孩子成材的第一步。「在教子成才的道路上,父母的責任就在于替孩子不失時機地抓住每一個關鍵。」
1、從小立志,找到自己的目標沒有志向,一切都將是短暫的。讓孩子們有榜樣,有目標。經常鼓勵孩子,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和名人事跡鼓勵孩子從小樹立遠大志向。通過一個個小目標讓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標,孩子才會有更大的內驅力和動力去學習。
2、良好習慣的培養閱讀習慣,學習習慣,自理能力,時間規劃等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對于學習就會顯得很輕松,學習的興趣就會持久。
小學階段一定要養成這些好的習慣。
3、自學能力的建立蔡笑晚說:「自學在本質上是培養思考能力,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自學。」
自學能力其實也是專注力,自律的體現,孩子在小學階段能養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對以后的學習十分重要。
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孩子的分水嶺。父母要重視小學階段對孩子各方面能力和習慣的培養,家長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老師,孩子將來能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和成就,和父母在孩子小學階段對他們的陪伴和引導有很大關系。
孩子在6-12歲小學階段,還聽父母的說教和指導,等到青春期后,父母在想管他們就比較難了。所以父母要抓住小學階段這個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父母應該重視對孩子的能力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