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曬父母結婚照,20年前后的對比,讓人感動落淚
2022/12/05

最開心的時光當然要數一家人聚在一起翻翻舊照片了,每張照片都有一個故事,都是一份珍貴的記憶。看著照片懷念從前,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人們喜歡拍照也就是這個道理。

臨近過年,不少人都開始了「回憶殺」,有回憶2020年經歷的一切,也有人回憶某一段對自己來說很珍貴的時光,甚至還有人曬出20年前和20年后和父母合照的對比照,并且還進行了一些評選,這些對比照片讓無數人感動落淚!

每一張照片承載的不僅僅還是過去的回憶,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網友曬爸媽20年前的照片,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許多人喜歡在不同的時間選擇同一個地點拍照留念,甚至姿勢都是同樣的,并將照片收集起來,將來做一個對比,看看自己的變化以及身后景物的變化。

這次「回憶殺」曬出的照片讓無數網友震撼,有的被歲月磨平了棱角,身材樣貌變化巨大,但有的得到時光的眷顧,容顏看起來絲毫未變。

不少網友道評論: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1.爸媽二人組

浪漫的人都很有儀式感,許多爸媽年輕時也是浪漫主義,比如這對父母,20年前追趕時髦,拍下了一組西式婚紗照,男俊女靚十分般配。

20年后,也許是一時興起,也許是子女鼓勵,這對瓷婚夫妻再次步入照相館,拍了一組與20年前姿勢相似的照片。

照片中的媽媽看起來依然年輕,身材保持得很好,一看就是被時光寵愛的,但旁邊的爸爸卻不見了年輕時的帥氣,成了真正的中年油膩男子,不得不說歲月真是把「殺豬刀」呢!

2.親子組

許多原本浪漫的父母,在生了娃后就把浪漫給了自己的孩子,他們用心記錄孩子的成長,在那個手機沒有普及的年代,拍照就是最好記錄方式。

比如這一家三口,選擇了同一個地點,用同一個姿勢拍下這組照片。20年前女兒剛到媽媽的腰部,20年后母女倆身高差不多,穿起了姐妹裝拍下這張照片,照片中的媽媽依舊年輕,女兒長得也很美,真是讓人羨慕。

再就是這位女兒和爸爸相背而坐的照片,兩張照片的表情和姿勢都一致,20年前女兒不過是個「小蘿卜頭」,坐下來還不到爸爸肩膀,20年后坐下來后要比爸爸還高。

看來這一家三口很有儀式感,他們一定很幸福,這樣的回憶真是美好呢!

儀式感滿滿的親子拍照留念其實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那有什麼好處呢?

1.成為珍貴的時光記憶

時光無法倒流,每拍照記錄一次,家長和孩子間就多了一份珍貴的回憶。比如孩子的喜怒哀樂,孩子與家人外出散步、旅游等等,這些都是美好的回憶,家長們記錄孩子的成長其實也在給自己的人生留下痕跡。

俗話說「人生一半回憶,一半繼續」,每當回憶起孩子歡樂的成長時光,總能有種此生無憾的感覺。

2.增進親子感情

都說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那麼和孩子拍照留念就是一種特殊的陪伴方式,特別是把合影留念變成一種儀式,發展成為家庭每年必做的活動。這對孩子來說是十分驕傲的事情,因為一家人合影就意味著家庭和睦,孩子幸福,家長和孩子的感情也會因此得到強化。

家庭需要更多儀式感,這5件事值得家長們去做!

每年拍一張大合照

地點可以選擇在家里,也可以在外面的任何地方,不過最好選擇同一個地方,家庭成員的站位也一致,這樣留存下來的合照一經對比就很有意義!

每月進行一次家庭聚餐

家庭聚餐可以是自己一家幾口,也可以邀請家里的長輩或其他親戚。可以自己動手準備豐盛的美食,也可以一家人熱熱鬧鬧外出下館子,飯桌上更能增進親情。

每周和孩子去圖書館看一次書

閱讀也需要儀式感,家長們可以周末固定騰出一個時間陪孩子去圖書館或書店坐下來安靜地閱讀,長期堅持下來,孩子的閱讀習慣也就形成了。

每個節日互相準備禮物

收到禮物能讓人快樂,想要儀式感滿滿,抓住節日就對了。一家人在節日前為對方精心準備一份禮物,不過禮物不求昂貴,但求用心哦!

家里放置「留言板」

有時候口頭上的叮囑孩子可能轉身就忘了,不妨在家中放置一個留言板,記錄家庭事項安排以及各種提醒或是相互留言,給孩子足夠的發言機會。

合照是一種記憶,也是一種特殊的儀式,生活就需要這樣的溫馨儀式來填滿,和孩子一起創造更多的儀式感吧!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