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允許「頂嘴」,和被限制「頂嘴」的孩子,長大后有明顯差距
2022/08/10

說到孩子「頂嘴」,絕對是寶爸寶媽最大的痛點之一。遇到孩子跟自己頂嘴,一部分父母會馬上變了臉色,跟孩子臉紅脖子粗的爭論十幾分鐘;還有一份部分父母會擼起袖子,用武力來讓孩子屈服;剩下的極少一部分父母,會露出欣慰的笑容,對孩子敢于提出質疑的勇氣和批判性思維而大加贊賞。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頂嘴就是不尊重父母;更偏激點的父母還會認為,孩子頂嘴就是白眼狼、不孝順!為什麼孩子會頂嘴?為什麼父母怎麼說孩子都不聽?怎麼才能解決孩子頂嘴的問題呢?

孩子頂嘴抬杠確實能把父母「氣炸」,但是并非是洪水猛獸,看完孩子頂嘴的真相,以及孩子發育的必經歷程,希望大家能對孩子多一些同情和理解。

從小被允許「頂嘴」,和被限制「頂嘴」的孩子,長大后有明顯差距

有不頂嘴的孩子嗎?答案肯定是有的,但是分兩種類型。一種孩子是可以成熟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爭不吵,但是這種孩子非常少,幾乎沒有;另一種就是與父母多次溝通(頂嘴)后,覺得父母始終不理解自己,失望后不作任何溝通(頂嘴)了,或者是在父母武力鎮壓之下,因膽怯害怕不再與父母溝通(頂嘴)了。

這種從小被父母限制「頂嘴」的孩子,雖然說不會再被父母打罵,但是,他們對父母卻不再信任了,長大之后,在遇到校園霸凌或者其他危險的時候,他們大機率會藏在心里,不去向父母求助。

而且,限制孩子頂嘴,就相當于完全不允許孩子發出質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慣性思維——照著爸爸媽媽說的去做就好了,多想、多表達也沒用。那麼,這個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被極大地打壓。

從小被允許「頂嘴」的孩子,長大后會更有出息。弗吉尼亞大學曾跟蹤調研過150個13歲的孩子,最終發現:那些在家跟爸媽經常爭論的小孩,更能輕松應對外界的意見分歧,更能冷靜承受壓力,職場上的表現也更優秀

聽話,不是一個孩子必備的質量,獨立思考才是。而敢于質疑、爭辯的「頂嘴」,恰恰是孩子獨立性和批判性思維發展的表現。可惜,在現實生活中,明明是孩子的大腦和思維在發展,卻被父母誤以為「不聽話」、「愛頂嘴」,甚至通過打罵去壓制。

孩子「頂嘴」的真相是什麼呢?

很多父母,總是把孩子的「頂嘴」歸結為不聽話、不孝順,甚至是大逆不道,總想著如何去鎮壓他們。殊不知,孩子之所以開始「頂嘴」,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在覺醒,自尊心在加強,他們開始強烈地表達自己,想讓父母知道他們的內心需求,這也是孩子的發育特點。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孩子「頂嘴」有三個高峰期,分別是:

2~5歲的自我意識萌芽期,

「不」、「不要」、「不可以」......初期形成的主觀意識, 7~9歲的準大人期,對規則不滿,對父母的管教不滿,有了較強的獨立意識, 12~15歲的青春期,討厭一切束縛,不信一切權利,個體獨立自由追求很高。

在這3個階段,孩子會顯得特別難管、難溝通。其實,這只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快速發展,渴望做主,想要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相應地,父母就會感受到,孩子不那麼「聽話」了,親子間就會有「不舒服」的感受。

但是,這種「不舒服」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須的。因為,如果沒有這份「不舒服」,孩子就沒辦法離開父母,身心健康地長大。

該怎麼正確應對孩子「頂嘴」的三個高峰期呢?

遇到孩子頂嘴,家長們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要一味地去「鎮壓」,這樣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能力發展和身心健康。

1、3~5歲,不要給孩子頂嘴的機會

有一部分家長,在孩子面前顯得過于「謙卑」,經常會問孩子「好不好」、「行不行」,比如,「我們去睡覺好不好?」、「你自己吃飯行不行?」。

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回答「不好」、「不行」,這就等于父母主動給孩子提供了頂嘴的機會

事實上,6歲以前的孩子喜歡有力量的父母。這里的「有力量」指的是:會給孩子設定基本的規矩,小事允許孩子自己嘗試,大事一定是父母說了算;面對孩子的鬧騰不慌亂、穩得住,這樣的父母,反而更能給孩子安全感

2、7~9歲,少談論對錯,多鼓勵

六七歲開始,家長經常遇到的難題是:孩子明明犯錯了,大人指出來時,就是各種嘴硬、不肯認錯

孩子真的不知道自己錯了嗎?當然知道。只是,父母好心地幫孩子把錯誤一再找出來,其實恰恰剝奪了孩子體驗到「我能行」的機會,反而再次驗證了孩子弱小、無能為力的事實,他們自然會防御性地頂嘴,下意識維護自己的顏面

父母最好的做法是,少談論對錯,多鼓勵。實在需要指點孩子,最好先肯定孩子的進步,然后指出:「如果在這個地方改進一下,那就更好了」,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3、12~15歲,不跟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和心理都在快速發展、壯大。他們開始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有時會顯得很愛爭辯——這只是他們希望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希望被確認。

青春期又被稱為人生的「疾風暴雨」時期。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更不能跟他們硬杠、較勁,否則他們就跟父母對著干。

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感和自尊心也強了。他們想要的無非就是,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被肯定。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唯一的訣竅,其實就是:閉嘴和傾聽,千萬別和他較勁。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當好旁觀者,看著他在干什麼,你阻止不了他,那就做一個麥田守望者。

青春期是一個充滿變數的危險期,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鮮花。若是父母耐心引導,他們就能順利度過青春期,從此越發成熟穩重;若是父母不了解他,或對他橫加干涉,就會導致父母與孩子矛盾重重。

結語

關于孩子頂嘴,我想說的是,原則問題、安全問題,家長態度要溫和且堅定,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不影響他人、不造成任何損失的時候,家長何必要打壓孩子呢?我們可以讓孩子用講道理、擺事實,甚至用數據展示的方式來說服我們,只要孩子能邏輯清晰講明做這件事情的原因,家長退一步也未嘗不可。

請給孩子一個表達的突破口,相對「頂嘴」來說,比孩子拒絕任何溝通要好一些。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