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是個好習慣,但如果過了頭,整天哭窮,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斤斤計較,日子過得不舒坦,這種意識也會影響到孩子,拉低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每個人都想過上好日子,憑自己的智慧和財富,花錢消費是一種能力,只要不是過于奢侈浪費,在合理范圍之內,讓自己的生活有質量,也能帶動社會的整體消費。
1、總給孩子用二手貨
孩子從小到大,為了省錢,衣服和玩具都是揀周圍親戚小孩不用的,還不忘囑咐:「你家孩子的衣服不穿了,給我家孩子留著,不嫌棄。」
孩子都是天生愛美的,有了新衣服巴不得第一時間穿上,孩子沒穿過新衣服,沒玩過新玩具,小時候不覺得什麼,等再大一些,
心裡會很自卑,感覺低人一等,在學校裡也會有一種失落感。
2、捨不得在早期教育上投資
孩子的早期教育很關鍵,0-6歲投入足夠的精力,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好習慣,能讓孩子有個好的起點,在未來的發展上有餘力,更順暢。
早期教育需要投資購買一些智力玩具,閱讀書籍等等,父母對早期教育不重視,也怕花錢,只想等到孩子上了學,按部就班地學習,缺乏早期教育的投資意識,孩子平平常常,勝出的機會小。
3、不要吝嗇給孩子買書
父母要儘早地讓孩子培養喜歡閱讀的習慣,
都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通向未來的橋樑。孩子雖然不能在書中學到所有的知識,但是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對人性的理解,以及人生道理都是通過書本學習來的。
我們應該多讓孩子看不同種類的書籍,這樣才會更好地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以及判斷能力,書籍的意義遠比書本本身的價值高很多。
總的來說,養孩子是一項花費很大的工程,不光是時間還有金錢,但是就算是這樣,有些該花的錢也一定要花。現在有很多家長把錢花在買衣服上,花在裝修上,但是家裡的書籍特別少。真的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如何做才能開拓孩子的眼界了,我這有兩本可以增加孩子眼界的書籍,現在給孩子買還來得及,不要等到孩子大了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