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襁褓中的嬰兒到學會翻身,學會獨坐,學會爬行,最后到學會自己走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見證著孩子很多的第一次。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一次一次地放手,放手讓孩子走出人生的第一步,放手讓孩子去觸摸路邊的植物,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
我們享受著孩子對自己的依賴,但是我們更愿意放手,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讓孩子形成獨立的人格!
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放手讓孩子分房獨自睡覺,就成為一個必然的過程。
孩子多大合適分房睡,這個要看孩子生理和心理能力是否達標,正常來說建議三到五歲這個年齡段嘗試讓孩子分房睡,但是,孩子是否適合分房,要根據孩子的心理承受情況而定。
換句話來說,如果孩子到了五歲還強烈抵制分房睡,那說明孩子從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接受脫離父母的事實,父母就需循序漸進慢慢脫離,而非強制一刀切。
那麼我們如何識別孩子是否適合分房睡呢?
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識別:
生理上,孩子能夠自己上下床,表達意愿、上廁所等,就可以考慮和孩子分房睡了。
心理上,孩子是否對分房睡這事情存在害怕的心理,比如像我家小妞就很怕黑,膽子也小,如果存在這類型的情況,就需要父母營造一個足夠安全的睡覺氛圍逐步訓練孩子能獨自分房睡覺。
分房睡有什麼好處呢?
1.有利于孩子獨立意識的發展。
孩子從1歲半起開始萌生自我意識,意識到這個玩具是他的,這是他的東西。
那在這個階段,需要父母從生活細節著手,順應孩子的心理發展。
和孩子分房睡,給孩子營造一個獨立的空間,孩子有屬于自己的房間,自己的生活用品,就更有助于孩子獨立意識的發展。
2.分房睡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睡覺環境。
孩子和父母共睡一張床,床的面積本來就不大,留給孩子的空間也不多,有的時候父母輾轉反側甚至打呼嚕還可能打擾到孩子睡覺。
大人的身體、被子一不小心就可能壓到孩子,產生危險。
和孩子一起睡,父母呼吸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房間的空間也有限,長期以來就可能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在人體中,所有組織的耗氧量就屬腦組織最大。正常狀況下,成年人的耗氧量相對孩子的腦耗氧量比較小,在父母雙親共同排出的廢氣環境下,處在中間的孩子處于一種供氧不足且充斥著二氧化碳的空間里。這就導致孩子會出現睡眠不穩定、做噩夢、哭鬧等現象,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3.能讓孩子有正確的[兩.性]認知,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我家小妞兩歲多的時候洗澡有一天她指著胸前的兩個小點點問我「媽媽,這是什麼呀?」她會指著公共洗手間問為什麼女洗手間前面是個穿裙子的姐姐,男洗手間前面是個穿褲子的哥哥。
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他開始萌發性別的意識。如果孩子依然和父母一起睡,就很容易出現性別的混淆,嚴重的話還可能產生戀母戀父情結。
如果孩子一直和父母睡,孩子在面對異性的時候,就不懂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也會沒有保護自己身體的意識。
4.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孩子分房睡,他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他可以學會自己動手整理床鋪,動手搭配自己的衣服,動手整理房間的環境,動手打掃自己的房間等等,給他一個獨立的空間,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5.鍛煉孩子的事情解決能力。
孩子獨自分房睡,冷了他會自己蓋被子,下雨了他會去關房間的窗戶,房間亂了他會自己去收拾等等。孩子解決事情的能力是生活中的小細節一點一點累計的,從生活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自我解決的能力。
分床睡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1.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設。
給孩子做關于長大的心理建設。我就經常和我家小妞說「寶寶,你長大了,樓下的弟弟妹妹都叫你姐姐了,姐姐可以自己睡一個房間了,大家都會說你好棒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強化孩子的意識。即使孩子剛開始有排斥,通過不斷的激勵讓他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產生面對獨立的信心!
2.利用榜樣的力量。
比如說我家小妞,我就會鼓勵她,你看小豬佩奇和喬治都是自己睡一個房間的。
那麼當讓她自己睡一個房間她害怕時,她就會想到「榜樣」佩奇和喬治都是自己睡一個房間的,她會嘗試著戰勝自己的害怕。
3.分房前給孩子一個儀式感。
儀式感可以促進人對一件事的認同感。
我們不妨在給孩子分房睡前也給他一個儀式感,買上一些孩子喜歡的零食、一個小小的蛋糕,給孩子的房間準備小小的牌子,寫上孩子的名字,甚至是讓孩子畫一張畫寫上他的房間掛在房間門上,讓孩子認同到這是他的房間。
4.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感十足的睡覺環境。
房間不宜過大,過大的房間缺少溫馨感,容易讓孩子害怕。
兒童床盡量放在靠墻的地方,這樣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5.讓孩子繼續使用以前的物品。
孩子獨自睡在自己的房間,剛開始接觸新的環境會有陌生感,從而有可能感覺害怕、恐懼。
我們可以給孩子使用以前的物品,比如被子、床單、枕頭、玩具等,聞著熟悉的味道,看著熟悉的床上用品,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6.可以陪著孩子入睡再離開。
孩子分房睡肯定需要一個熟悉的過程,前期父母可以等孩子睡著了再離開。
入睡前,可以給他講講睡前故事、聊聊天,等他能放松下來,營造一個更好的睡眠環境。
同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說「媽媽和你一起聊聊天,等你睡著了就去旁邊的房間,你有什麼事情可以過來和媽媽說。」讓孩子能慢慢地適應分房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