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對父母都希望擁有聰明的寶寶,正是如此,早教活動在當今社會越發受到重視。但是早期啟蒙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到底哪些方法對于孩子大腦發育最有幫助呢?
這不,小許夫婦最近就因為早教的問題有些沮喪,因為他們從小按教科書精心養育的孩子,貌似還沒有親戚家散養的同齡孩子能干。兩個孩子上同一所幼兒園,親戚家的孩子在接受能力上與自家孩子相差無幾,甚至于在自理能力上還強于自家寶寶。想想這幾年夫妻兩人為孩子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再看看親戚兩口子過的那悠閑日子,小許夫婦心中頗有不平。
帶著疑惑,小許向親戚夫婦取經,原來看似「偷懶」的育兒方式下,也是藏有大智慧的。
別看孩子小,其實他們從9個月開始就可以獨立完成一些事情了,比如說自己使用小勺子吃輔食,學會走路以及自己扔垃圾等。別看這些事情小,對于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以及促進孩子精細運動的發展都極有好處。因為在成人眼里的簡單動作對于孩子們來說,要想完成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
孩子們一次次實踐的過程能夠促進孩子手、眼等部位的協調,也能鍛煉到平衡能力和肌肉群,可謂是益處多多。
等孩子成長到2歲左右,就已經能夠成為媽媽的小助手了呢。像將東西扔到垃圾桶、幫助父母拿取簡單輕便的物品、幫忙給家里的花草綠植澆水、整理自己的玩具等等,他們都可以經過訓練后很好地完成。
再大一些,孩子們還能獨立完成鋪床疊被、整理書包、收拾碗筷等勞動。
所以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將孩子年齡范圍內的家務交由他們獨立完成,當然一切都要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進行。
孩子獨立完成家務活的過程,不僅是對他們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是對他們責任意識和規則意識的建立。家務活不是哪一個人的,而是需要家庭成員共同分擔的責任。因此合理地分配家務,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作中來,能夠激發孩子的家庭參與感與責任感。另外幫助孩子養成歸納收拾的好習慣,對于培養構建孩子的規則意識極有益處,能夠讓他們養成自規自律的好習慣。
與其做「超人」父母,包辦孩子的一應事務,不如試試成為會「偷懶」的父母,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