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確實是非常的磨人,一會兒要喝奶,一會兒要換尿不濕,睡覺的時候還得哄著才能入睡。
有些媽媽覺得哄睡孩子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就想到了一個方便的方法就是「奶睡」!
喂母乳的媽媽直接把奶頭塞到孩子的嘴巴里面,孩子喝著喝著很快就睡著了。喝奶粉的媽媽依然是把奶瓶的奶嘴塞到孩子的嘴巴里面,孩子喝著喝著也睡著了!#謠零零計劃#
很多時候孩子睡著的時候,嘴巴里面還含著一口奶,沒有完全吞進去。
但確實「奶睡」要比「哄睡」方便快捷很多,也沒有那麼累人。
有些孩子到了一歲多兩歲已經長了好多顆牙齒了,依然是喝奶才能睡得著,這樣子就容易對孩子的牙齒造成傷害!
第1個差距:上幼兒園分離焦慮的情況
從小「奶睡」的孩子在斷奶的時候會特別的困難,因為孩子喝奶,不僅僅是為了飽肚子,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求,而他在睡覺的時候沒有奶給他喝,他會非常的難受。
斷奶的時候有些媽媽甚至想出了非常極端的辦法。
比如說把孩子放到外婆家待一個星期,或者是在自己的[乳.房]上面涂上苦的黃連,辣的辣椒,讓孩子吃了之后發現是苦的或者是辣的,只能哭得哇哇叫,不敢再吃。
而這樣的一個斷奶方法也在孩子的內心留下一道傷痕,覺得自己不受重視,覺得自己不受喜愛。
這樣的孩子到了長大上幼兒園的時候,更容易哭鬧,更容易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
但是從小「哄睡」的孩子,在哄睡的時候,媽媽因為很累,因為孩子很難哄睡,就會慢慢地習慣讓孩子培養自主入睡的能力。
有些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就能夠自己睡覺,不用再用媽媽哄了,這樣的孩子獨立性會更強,到了三歲上幼兒園的時候也不那麼容易出現嚴重的分離焦慮,不容易哭鬧。
第2個差距:牙齒健康情況
孩子到了兩歲半左右,20顆乳牙就完全地長出,乳牙的健康程度影響到孩子營養的攝入。
一直「奶睡」的孩子因為含著奶睡覺,他的乳牙更容易接觸到奶里面的糖類,容易導致齲齒的發生。
所以奶睡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齲齒,特別是那些喝奶粉也奶睡的孩子,門牙一圈很容易出現「奶瓶齲」。
哄睡的孩子,媽媽會在睡前給孩子用少量的水來漱口,或者是洗嘴巴,這樣的孩子就不容易出現齲齒的情況!
孩子牙齒出現齲壞,咀嚼也會受到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也會受到影響,媽媽反而會變本加厲地給孩子增加奶的攝入,會導致孩子齲齒變得更嚴重。
所以奶睡確實方便,但是對孩子的健康并不見得有好處!
特別是孩子在小的時候奶睡,如果媽媽在奶睡的時候不小心睡著了,還可能會導致孩子的
口鼻被媽媽的[乳.房]捂住引發窒息。
幾乎每年醫院都會接收到一兩個這樣的孩子,因為媽媽在喂母乳的時候睡著了,導致孩子窒息。
奶睡對孩子的危害比較大,但如果只有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平時比較累,嘗試奶睡也并非絕對不可以。
第一點:奶睡的時候媽媽要清醒
很多時候寶寶喝奶喝著喝著就困了,媽媽也容易困了睡過去,這樣很容易發生孩子口鼻被捂住的風險,所以在奶睡的時候媽媽一定要保持清醒。
第二點:奶睡要堅持母乳喂養
母乳中有一定的「護齒因子」,所以喂母乳的媽媽奶睡對孩子牙齒的傷害會小一些,所以想要奶睡就要堅持母乳喂養,避免對孩子的牙齒造成太大的傷害。
第三點:奶睡也要有時間界限
一般到了孩子6個月,慢慢地學會自主入睡的時候,媽媽就要減少奶睡的次數和時間,慢慢地斷了奶睡,讓孩子學會自主入睡才是王道。
第四點:關注孩子牙齒的健康
媽媽在奶睡的同時也要注意給孩子洗嘴巴,到了孩子兩歲左右可以帶孩子去看一下牙醫,有必要的進行氟化護齒,把護好孩子的牙齒才能讓孩子以后吃嘛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