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能讓他愿意和父母溝通?先用3步搞好親子關系
2022/11/14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孩子不愛學習,批評、催促、監督都沒用,3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其中有一個方法是「和孩子溝通,找原因」,有朋友感嘆「關鍵你和孩子溝通,孩子根本不和你溝通。」

這個問題的確很關鍵,很多父母了解溝通話術,知道怎麼和孩子溝通,但苦于孩子不給機會,不愿意坐下來仔細談談。

我也有過同樣的困惑,懂很多道理、有很多方法,但和孩子溝通時,就像拳頭打在棉花上,孩子要不直接不聽,要不聽了像沒聽一樣,我行我素。

直到后來想通了一件事,如果親子關系不好,孩子不喜歡父母,就不會和父母溝通。

設身處地思考一下,你肯定有不喜歡的人,想想那個人。你不喜歡他說的話,不喜歡他的聲音,不喜歡他舉手投足的各種樣子。一想到和他溝通,你就充滿反感。

在你心里,他所有的觀點都是錯的,你還會愿意聽他說話嗎?你肯定避之唯恐不及,不可能有良好的溝通。

親子關系也是一樣,如果孩子一看到你,就想到一些不好的場景,他肯定懶得理你。如果孩子看到你,想到的是溫馨的畫面,他就總是和你親近。

所以,想和孩子溝通,不要急于讓孩子聽話,而是先要搞好親子關系。正如陸游所說「汝果欲成詩,功夫在詩外」。

我嘗試讓孩子在錯誤里待一段時間,把精力集中在改善親子關系上之后,和孩子溝通變得順暢,孩子愿意說心里話,也意識到了自己該做什麼。我是怎麼做到的呢?分享3個步驟,希望對你有幫助。

父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孩子不愛學習,我們肯定恨鐵不成鋼,生氣、焦慮、著急,看到孩子就仿佛看到了一張滿是紅叉的試卷,不會給他好臉色。孩子特別善于察言觀色,看到冷冰冰、又充滿厭惡的表情,肯定心情低落、內心恐懼,總想找個地方把自己藏起來。

表情總是先于語言,做好表情管理是重要的。表情是心態、情緒的折射,所以,首先要調整好心態。

看到孩子的優點:雖然說總成績不太好,但有一門或幾門課學得不錯、寫字很好、動手能力強、表達流暢等等,也不是一無是處,還是有藥可救的。

以馬拉松的心態看待孩子的學習:孩子現階段不愛學習,不代表以后學不好。有很多孩子到高三才開始發力,照樣逆襲成功。不到最后,誰也不能說是王者。

不以成績論英雄:即使考不上一個很好的大學,但是只要學習能力強,在所從事的行業中也能成為佼佼者。像為國爭光的運動員、正能量主播,學歷并不是多麼耀眼,但卻能影響很多人。

用溫柔和善的方式和孩子說話

我們可能常常因為對孩子不滿意,所以總是用命令、斥責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就像上級對待下級一樣。

試想,如果我們在單位被領導訓話,即使領導說得對,也會感覺心里不舒服。如果領導情緒平和,溫柔和善,只是就事論事,我們會如沐春風,很迅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愿意把工作做到最好。

孩子也是這樣的心態,他當然喜歡被溫柔以待。

我們想一想孩子尚小的時候,是怎麼和孩子說話的,是不是特別溫柔?只是因為我們對孩子沒有過高的期待,諸如成績、諸如在校表現等等什麼都沒有,一心只希望他健康快樂。那時候,孩子真的是每天都活力四射,能量滿滿,處于睡覺都笑醒的狀態。

現在,可以降低期待,忘掉學習的要求,回到最初對孩子的期盼,我們對孩子說話的時候,就不會不自覺溫柔起來。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變化,他的童年回憶被喚醒,心態也會隨之變好。

為孩子做事,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是無條件時,他就會放下戒備之心,打開心扉和父母交流。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不是把「我愛你」這幾個字掛在嘴邊,而是用實際行動去呈現,釋放在日常小事中。

送孩子上學的時候,盡可能把他送到門口。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早點去,陪他走過最長的一段夜路。曾經,我以為孩子到門口才下車是懶惰,到校門口接孩子沒必要。現在,我感覺孩子更想讓你多陪他一會兒。因為,我發現孩子看到我時,臉上露出笑容。

給孩子準備健康美味的食物,填飽孩子的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吃著開心,被愛著更是心情愉快。很多人在回憶童年的時候,總是離不開吃過的食物這個主題。這是最底層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底子打牢,上層才穩。

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小想法,比如孩子想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想請假去看一個特殊的天文現象,想去哪個地方旅游一次,不要怕耽誤學習,爽快答應。

孩子做了認為最重要的事,不留遺憾,情緒良好,落下的功課會以幾倍的效率補回來。

當孩子在類似這樣的小事中體驗到快樂,就能感受到父母真的為他好,開始喜歡父母,自然就愿意和父母溝通了。

寫在最后:現在這代孩子和我們之前不一樣,他們物質豐富、知識面廣,更需要精神層面的滿足感,想搞好親子關系,需要我們調整心態、改變說話方式、用實際行動讓孩子感到愛,只有孩子認同、喜歡父母,才會與愿意和父母溝通。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