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娃出現這4個信號,代表孩子處在猛長期,家長可要抓緊!
2022/08/25

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個子高高的,特別是男孩子,個子高的話將來在工作上會有很多的選擇機會。看到孩子遲遲不長個或者長得慢,父母的心裡也非常著急。

其實,孩子的身高增長是有規律的,通常會在某一段時間內,出現直線式的增長,這也被稱為孩子的「猛漲期」。而這個時候,家長所要做的就是做好孩子的日常工作,比如飲食、睡眠等方面,這樣才能讓他身高竄一竄。那怎麼才能知道孩子進入猛漲期了呢?一般情況下,當他身體發出這4個信號時,說明就是了。

猛漲期會有哪些表現?

1、奶量會增加且次數頻繁

寶媽會有一段時間感覺到寶寶的奶量突然增加,而且次數異常頻繁。例如之前30毫升,然後猛漲期需要喝40~50毫升奶,還可能會從之前的3~4小時一次,變為1小時一次。

這是由于身體的不斷生長,使得寶寶的營養需求變大,消耗能量的速度變快,最終使得他們頻繁感覺到餓。

2、睡眠質量倒退

頻繁夜醒,之前一晚上只醒一兩次,可到了猛漲期的時候,往往一晚上能醒5~6次,甚至是達到7~8次。這與寶寶奶量增加有很強的聯繫。

3、脾氣變差

寶媽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家寶寶平時除餓了、拉了以及不舒服,平時很少哭泣,可到了某一段時間,他們經常毫無徵兆地不高興、發脾氣、哭鬧,這讓媽媽們無所適從,感覺焦慮不安。

其實,這是寶寶正在快速生長,他們的生理上出現了很大的變化,讓其感覺不適。再加上心理也在快速成熟,認知能力逐漸提升,對外界未知事物感覺到恐懼,容易出現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

因此就會易怒暴躁,需要通過哭鬧來表達,希望能夠得到媽媽更多的安慰。

4、大動作有了質的飛躍

猛漲期這段時間,除了有上述表現外,寶寶在大動作方面也會有很大的進展,例如突然學會翻身、爬行等。

科學改善孩子身高

孩子的身高增長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是一系列因素的綜合結果,父母們要從多方面入手,科學改善孩子的身高。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胡曉紅指出,父母身材矮小並不是說孩子就一定長不高,讓孩子超越遺傳身高,遠離矮小的訣竅是合理營養、科學運動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合理補鈣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長個子,就要多補鈣。其實補鈣和長高並不能相提並論。鈣是骨骼的組成部分,補鈣可以維持骨骼密度。補鈣並不能使骨骼變長,也不會使骨骼變粗。如果盲目補鈣,會引起結石、便秘等不良問題,反而會影響孩子身高的增長。

建議通過食物補鈣,可多吃一些奶類、蛋黃、蝦皮、牡蠣、芝麻醬、大豆及豆製品食物;多曬太陽,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利用,由于孩子增高。

*均衡營養

注意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按時吃好一日三餐,少吃零食、垃圾食品。

補充蛋白質,多吃雞、鴨、魚、肉、蝦、禽蛋、牛奶、豆 類等富含蛋白質、卵磷脂和賴氨酸的食物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動物幹肝臟,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

*加強運動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會促進血液迴圈,保障骨骼肌肉得到充足的營養;運動還能使生長激素出現類似深度睡眠中的脈衝式分泌現象,使骨骼、肌肉發育得更好。多讓孩子進行一些喜歡的體育鍛煉, 如踢毽子、跳繩、拔河、跳橡皮筋、藝術體操、單杠和各種球類運動,孩子可以多長幾公分。

*充足睡眠

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大,作業多,晚上不能很早睡覺,很容易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大家會很焦慮,但是家長也不必如此緊張,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不要熬夜,保證每天8個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孩子精神狀態良好也是可以的。

*心情愉快

如果心理壓力過大,長期抑鬱,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從而增高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和諧、文明、安靜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心情舒暢,健康成長。

Wendy媽有話說:

總之,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進入身高猛漲期的信號,莫把長高當病治,科學安排孩子的飲食、睡眠和運動,並注意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長一個大高個。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