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者,大都希望能培養出一個陽光、自信、不畏挫折的孩子。
但是,想培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并不是靠簡單的夸獎和表揚就能實現的。
我的女兒在上學之前,也曾經是一個不夠自信的孩子。
但很快,在上學之后的第二個年頭,她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成一個超級自信的孩子。
這其中自然是因為找到了教育的門道。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夠自信,不妨試試下面這3種溝通策略,幫孩子找回自信。
一位女孩被一道數學題難住了,她想了半天,還是沒有想出解題思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
女孩的表情引起了媽媽的注意,馬上走到孩子身邊詢問遇到了什麼問題。
女孩的媽媽了解完情況之后,先是對女兒說:讓媽媽看看這道題。
等看完題目之后,媽媽不由得笑了,說道:「我說怎麼會把我的寶貝也給難住了,原來這道題確實是很難,連媽媽一下子都想不出解題思路呢。」
女兒聽了有點驚訝地看著媽媽,媽媽接著繼續說道:「其實媽媽在小時候數學不如你,你比小時候的媽媽強多了,你不用著急,慢慢就能想出解題辦法來。
」女兒聽了媽媽的這番話,大受鼓舞,精神完全放松了下來,很快就進入到狀態中。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做出了這道頗有挑戰性的數學題。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放下孩子精神包袱和思想顧慮的關鍵點在于,媽媽一開始沒有強行要求女兒知難而上,更沒有指責女兒如何如何地笨,而是采用了共情式的溝通法。
媽媽一方面對女兒表示了理解,另一方面借助自己小時候的例子來告訴女兒:這道題確實很難,一時之間如果想不出來很正常。
媽媽的這種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共情,就在很大程度幫女兒放下了顧慮和包袱,有助于女兒輕裝上陣,打開思路。
反過來,如果媽媽不是這樣做,而是一上來就對女兒說: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你再好好想一想……
相信孩子很難再繼續堅持下去,可能就徹底放棄了這道題,躺平擺爛,坐等媽媽來幫忙做題了。
總的來說,共情式溝通的關鍵點在于:家長要先理解孩子的困難,然后再幫助他搭建梯子,重新喚醒孩子的自信,激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
不僅如此,這種共情式溝通還能進一步增強親子之間的和諧關系。
挫折是考驗孩子自信心的一塊試金石。
有一些孩子在遇到挫折和打擊時,就會覺得自己不行,從此一蹶不振,變得越來越缺乏自信。
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效能感缺乏的表現。我們可以通過賦能式溝通法,幫助孩子提升抗擊挫折的自信,找到自我效能感。
1.要教孩子以平常心來對待挫折和失敗
在孩子遇到這種挫折時,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否則,家長自身的不安很容易讓孩子察覺和感知到,這會進一步增加孩子的不安。
舉一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女兒平時成績一貫拔尖,但偶爾有那麼一兩次的失利,在這種情況下,我把調整孩子的心態作為解決問題的第一要務。
我一方面在孩子面前保持很正常的心態,一方面告訴孩子: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要以平常心來對待。
接下來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比如,這次考試考得不理想,是因為作文字數寫得過多,寫了上千字(四年級),遠遠超出400字的要求,導致沒有時間把作文全部寫完,也因此丟了很多的分。這是以后要注意避免的問題。
2.給孩子內容具體的鼓勵
簡單的夸獎和表揚很難讓孩子生發出自信之心。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內容具體的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具備優勢,從而產生自信。
我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就非常注重運用這一做法,比如,我在引導女兒閱讀的過程中,也對女兒在寫作方面給出了具體的鼓勵。在持續的鼓勵之下,我女兒在寫作上的提升非常明顯,人也越來越自信。
賦能式溝通會讓孩子學會肯定自己,建立穩定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習慣于用命令式的口吻來要求孩子。這種做法不容易培養出一個自信的孩子。
而引導式溝通有利于幫助孩子打造自信。
所謂引導式溝通,就是我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哪怕這種想法是多麼地幼稚和不成熟,我們仍舊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在引導之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之后,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選擇。
當孩子想要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要給予孩子必要的支持。
總而言之,我們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給孩子充分選擇的權利,這樣才能為孩子創設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不言而喻,這樣的鍛煉機會多了之后,孩子將變得越來越自信十足。
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和家長的錯誤溝通方式有關。
科學的溝通策略能給孩子帶來足夠的安全感,這是培養人格健全、陽光自信的孩子不可或缺的。
我們不妨合理運用好以上三種溝通策略,相信很快就能培養出人格健全、陽光自信的優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