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提到叛逆,那麼映入家長腦海的就是「青春期」這個背鍋俠,自打孩子上國中就變得格外地不聽話,「事事」搞事情。
其實在心理界被公認的叛逆期有三個,是孩子成長過程里必經的時期,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青春期,孩子還會在這兩個年齡階段變得叛逆,為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童年,家長們應該為兩個叛逆階段做好準備工作。
一、「叛逆的兩歲」
在孩子2-3 歲之間,孩子會突然變得有脾氣了,變得拒絕服從家長的「指揮」,小腦瓜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合心意就哭鬧、摔東西,對別人說不,就討人煩。
面對父母的「指揮」,變得不屑一顧,「自主行為」帶了幾分快樂和勝利感;這一系列操作都是在提醒家長,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來啦。
兩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出現了「自我意識」,就感覺像突然開竅了,接踵而來的就是一頓「騷操作」,開始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用自己的哭鬧行為來拒絕父母的行為。2歲的孩子自然是把握不好這個「鬧事」的分度,一切就變得隨他心意而行,過程不重要,只要到達最終目的即是勝利,這個時候父母就覺得孩子像個「小惡魔」般,毫無道理可講,很容易引起父母起了「暴力還擊」之心。
這個時候給父母們帶來的「忠告」就是,萬萬不可上了孩子的「當」,更不可以用暴力解決問題,而是應該選擇接受孩子的情緒化過程,耐心去引導孩子,偶爾也需會放手給孩子自主的去完成一些事情。
比如吃飯、收拾玩具等,父母要以保護者的身份,保證孩子能在安全范圍內的完成自己的事情,陪伴孩子順利度過兩歲大關。
二、「七八歲的討嫌兒」七八歲的孩子是最皮最淘氣的,不僅不服從管教,還會頂嘴,這是孩子叛逆的第二個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既沒有2歲時的可愛也沒到青春期里的青澀。
所以這是他們最不懂得底線和原則的時期,總是想方設法地搗蛋,然后一次又次地去觸碰父母底線,挑戰著家長的權威!
而這時候的家長對熊孩子越是嘮叨,就越適得其反,更控制了孩子的淘氣。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開始從培養孩子獨立人格上考慮,掌握該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技巧,琢磨著如何教育孩子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做個令孩子信服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