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喜歡過年」:春節期間,請不要對孩子做這幾件事情,否則后悔都來不及。
2023/01/18

「媽媽,我不喜歡過年」:春節期間請不要對孩子做這幾件事情

最近抖音里的小視訊《我的愿望》,在微信親戚圈里炸開了。

《我的愿望》

馬上過年了,請做個招人人待見的叔叔阿姨,別逮個小朋友就問考了多少分?在班里第幾名?我們問妳工資多少了嗎?幾套房了嗎?換車了嗎?要二胎了嗎?文明妳我他,幸福中國年。

起初大家覺得很有意思,可是聊了一會兒,大家就開始吐槽自家孩子對過年的各種顧慮。

孩子盼望過春節,因為有假期,有聚會,可是孩子們又怕過春節,因為要面對成人眼中對學習和成長的評判。

01

姨妹就很郁悶,她說今年孩子死活不想回老家過年。

每年春節,姨妹都會和老公回山東老家,大伯和二伯也會從城里趕回去。

難得相聚,本應快快樂樂的,可一聊到孩子的學習,姨妹就覺得很不是滋味。

大伯二伯家的女兒都非常優秀,偏偏自己的女兒成績一直不好。

每次大家夸贊哥哥家的孩子,她也只能堆起笑臉跟大家一起稱贊,還要虛心聽著哥嫂們分享育兒心得。

每次都有一種把孩子當商品比較的感覺,礙于親戚的情面,又不能說什麼。

好在以前孩子小,也不是很在意。

可是,女兒長大了,變得敏感和自卑了,去年聽到大家聊天,孩子整天悶悶不樂,還偷偷和她抹眼淚,說大家只喜歡姐姐們,都不喜歡她了。

前幾天,女兒看到伯伯們在朋友圈曬出了姐姐們的優異成績,就說不想回老家過年了。

姨妹也知道回去陪老人無可厚非,可是她也希望女兒快快樂樂的過個年。

中國的春節,本是為了團聚,但團聚到一起后,話題常常是房子、車子、孩子。

比之于炫房炫車,炫娃似乎則更勝一籌。無論事業多麼成功,如果養了個熊孩子,父母頓時就矮了半截,而如果孩子足夠優秀,父母則底氣十足。

孩子似乎成了父母們最優質的炫耀資本。

02

優秀的孩子過節,苦惱也并不少。

喜歡炫娃的父母,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只是把孩子當作一件可以顯擺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比大人想象的脆弱且敏感,成長在父母言語夸耀中的孩子,難免壓力巨大且焦慮。

中國人這種比較,炫耀的心態在春節團聚時,在酒桌上表現得更是淋漓盡致。

在《非常勿擾》上,女嘉賓朱子琦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

小時候,媽媽讓她學古箏,她覺得這麼大的樂器,父母不會讓她見人就彈兩曲,所以特別開心。

可是,有一年過年,爸爸卻開著車,把古箏放后備箱里,拉到一個朋友家。

大家吃年夜飯的時候,她卻要在旁邊彈古箏。

因為這件事她一直心懷芥蒂,覺得爸爸太狠了。

父母從孩子身上借一道光,照亮自己的世界,自以為是的以為,這道光同樣照亮了孩子的世界,可是,這道光往往帶給孩子的卻是一種痛。

黃瀾老師小時候的經歷似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發生過。

她小時候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沒有什麼可以拿出來現場表演的技能,爸爸就讓她給叔叔阿姨們敬酒,而且還要說一些感謝爸媽的教育,謝謝叔叔阿姨的話。

黃瀾說她非常討厭,并且這事一度在她心中留下了陰影,直到現在,一喝酒,就有障礙,特別不想敬酒。

大部分孩子小時候都有過被上台表演的經歷,唱歌、跳舞、背唐詩……

大人強迫孩子展示一些優點和特長,如果孩子拒絕,往往被嚴厲的批評沒出息、笨。

在大人的強迫和言語傷害面前,孩子的情緒辨別能力,安全意識,自我和主見被無情的剝奪。孩子的痛苦與嫌惡在心里交織,矛盾在心里翻滾。痛在心里口難開。

03

春節是最有儀式感的節日,不要讓孩子像木偶一樣,為了照顧大人的感受,而委屈了自己,把春節過成最不喜歡的節日。

除了不要炫娃之外,下面這些也請父母不要做。

1、當著親戚的面教育孩子

孩子聚在一起,父母不免比較,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伶俐,禮貌周到,自己孩子身上的小毛病瞬時被放大了,當著眾人的面教育孩子。

有些父母甚至會當眾講一些孩子的糗事。

宋丹丹就曾在《向往的生活》中,當眾吐槽兒子:「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干,怎麼這麼笨呢。」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

父母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則子女對自己的名譽就愈看重,他們覺得自己是有名譽的人,因而更會小心地去維持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孩子也需要面子,尊重孩子,把大事化小,事后再教育。

2、強迫孩子打招呼

孩子對陌生人的畏懼和羞怯,是與生俱來的保護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

如果孩子見到陌生人比較害羞,妳可以給孩子介紹,但是如果孩子不愿打招呼,也不要強迫,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慢熱。

3、勸孩子喝酒

過節了,有些人情緒興奮,喜歡逗孩子喝酒,覺得少喝點沒什麼。

據調查顯示:86%的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在大人的「幫助」下喝過酒。

孩子因喝酒中毒身亡的事每年都有發生。酒對孩子的肝臟、骨骼、大腦的發育都很不利,10g以內都容易讓孩子喪命。

所以不要勸孩子喝酒,不要讓新年過成一輩子的遺憾。

4、過分逗孩子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春節應該怎樣與孩子互動?」

一個網友回答:「一直喜歡假裝壞人,‘抱走了抱走了’剛開始會被妳嚇哭後來就笑了,關鍵是嚇的時候比較有意思,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

大人跟孩子開玩笑常常不知分寸,傷害了孩子也不自知。常常會出現,娃被逗的哇哇大哭,而大人們開懷大笑的奇葩場面。

孩子沒有能力分辨大人說的是真話還是玩笑,對于大人的話深信不疑。

所以,逗孩子玩耍一定要有界限感。

5、給孩子貼標簽

小男孩膽子這麼小可不好。妳太沒禮貌了。

大人隨口說出的話,卻無意中給孩子貼上了標簽。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貼標簽效應」,「標簽」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標簽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

孩子,不是商品,不需要用標簽來定位,尤其是在團聚的時候。

04

春節是團聚與歡樂的時光,也是各種問題最容易被放大的時候,可以提前做些準備。

春節前,和孩子聊一聊,讓他們了解春節的意義,教給孩子一些禮儀。

孩子在親戚面前犯了錯誤,不要急著批評孩子,保持沉默或用幽默的方式巧妙化解,營造和諧氛圍。

等沒人的時候,再單獨和孩子談。

走親訪友,不免遇到熊親戚,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如果不喜歡,可以有禮貌的拒絕,要學會說不。

我是80后,小時候,我記憶中的年就是「盼望「。年是爸爸買回來的肉,是媽媽親手做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那幾毛錢,是劈里啪啦金花四濺的一掛小鞭兒……」

如今,對于新年,我們的任務更多的應是傳承,把我們從小認為美好的年味兒傳遞給孩子。

請讓春節成為當下孩子們心中最美好記憶。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