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被鎖在車內,一度大哭情緒失控,媽媽引導其「開鎖自救」
2022/10/21

養孩子是一件需要父母操心的事情,尤其是當帶孩子外出時,就需要時刻留心各種各樣的意外。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有輛轎車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自家有了車子可以用來代步,非常方便快捷。

但是有孩子的家庭也要防止一定的危險出現,那就是家長容易馬虎,隨手關車門,導致孩子鎖在車內。

兩歲娃被鎖車內崩潰大哭,媽媽穩定情緒引導其開鎖

一位媽媽在開車帶孩子外出時,忽然意外將車門關上了,后來才發現兒子還在車內。

車門關上就意味著門自動鎖上了,孩子的媽媽有些著急,孩子看到媽媽在外面,而自己被困在車內無法出來時,就忍不住崩潰大哭。

此時的媽媽并沒有因為孩子的大哭大鬧而自亂陣腳,而是從容淡定,一步步引導孩子。

孩子媽媽對孩子說,兒子你能看見車鑰匙嗎,當孩子聽到媽媽的聲音后就開始逐漸的穩定了情緒,慢慢尋找車鑰匙。

孩子耐心尋找,在腳下看到了車鑰匙,于是又在媽媽的指示下,撿起了車鑰匙,孩子拿到車鑰匙后,媽媽又一步一步的指導孩子

找到按鈕。

在三個按鈕中,孩子不確定,將按鈕拿給媽媽看,媽媽大聲的告訴孩子按住第二個按鈕,孩子自動就按下了按鈕,門一下子就開了。

媽媽十分的開心,夸獎孩子,兒子你真棒,太優秀了。當孩子聽見了這句話后,立刻開心的說,OK,媽媽也自然地回應到,OK。

這一件看似棘手的事情,被一位耐心地媽媽非常成功的解決了。

其實,這一件小事貌似微不足道,也在背后反映了一個媽媽在應對意外的處理方式,這對孩子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幫助孩子從容淡定解決問題,才是最佳之道

大人精力有限,每日為家庭奔波,不辭辛苦,在照顧孩子的事情上,難免有不周之處,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最主要的是,大人如何能快速的解決問題,如果大人不能快速解決問題,或者做出錯誤的行為,可能讓事態不僅得不到控制,甚至進一步惡化。

上述事例,媽媽就妥善的解決了問題。但是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娛樂圈的明星貌似也未能完美的解決

明星馬雅舒在參加一檔綜藝時,因為著急出門,就隨手把房門關上了。

此時,小兒子還在屋里睡覺,全家人立刻陷入了恐慌之中,擔心小兒子醒了以后,看不到人,會哭鬧,更怕他意外而磕到碰到。

于是馬雅舒聯系了開鎖師傅,但是因為在等待過程中,不小心按了門鈴,導致兒子驚醒,兒子循著媽媽的呼喊,來到了門前。

看到獨自被關在門外的自己,小兒子起先還沒有哭鬧,但是馬雅舒關心心切,竟把手從門縫中放進屋內,嚇得小兒子哭鬧起來。

原本已經準備開門的孩子,徹底不敢再動手。最終在開鎖師傅的幫助下,門最終被成功打開。

馬雅舒因為關心兒子失去了理智,最終還驚嚇到了孩子,這是不利的做法。家長過于情緒化,可能產生如下的危害。

家長過度情緒化,危害影響大

當面對意外時,家長是孩子的主心骨,若是家長都自亂陣腳,只能讓年幼的孩子陷入恐慌之中。

若是孩子一開始心情很好,但是當家長表現出心事重重地樣子,只能讓孩子被這種不良的情緒感染,最終讓事態進一步惡化。

本可以順利解決的事情,因為雙方的不良情緒,會越拖越久,最終得不到解決,讓孩子難以走出困境。

突發的意外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若是事態可以慢慢解決。家長可以選擇慢慢指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這樣孩子也會

擁有一定的自豪感。

若是家長不能及時機會,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只能讓孩子長期依賴在父母的保護之下,不懂得主動解決問題。

長此以往,就會慢慢形成思維定式,不敢輕易做出一定的改變。

孩子不是一件玩偶,很多時候是家長太過于依賴孩子,讓孩子不敢邁出第一步。若是事事都加以限制,只能影響了孩子的自由,讓孩子無法先前進步。

久而久之,當同齡的孩子已經能夠沉著應對問題,但是孩子還是依賴父母,不敢獨立自主。

只能讓孩子落后于同齡人,一旦孩子沒有了父母的陪伴,等待他的只有無盡的孤獨與惶恐。

親子協作解決問題,雙方默契值提升

雙方一起解決問題,能夠極大效率的提高親子關系。家長要充分尊重孩子,讓孩子敢于嘗試,當孩子在家長的激勵下,完成了一項挑戰。

孩子會感到非常的開心,也會非常的自豪,在自信的路上走得越來越遠。

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也會發出由衷的贊嘆,當孩子已經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就說明了家長教育理念的成功。

今后的孩子不會再畏懼困難,而是敢于挑戰,克服障礙,慢慢的走向成熟。

在這過程中,雙方相得益彰,相互進步,親子關系也會進一步的提升。家長在鍛煉孩子獨立性的同時,也根據客觀實際情況采取措施。

若是情況緊急,而孩子太過于害怕,家長就不要一味地讓孩子嘗試,這樣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這樣對孩子未嘗不是一種傷害。家長在可控制的情況下,要學會安撫孩子,讓孩子逐漸放松心情,才能慢慢配合家長,共同解決問題。

孩子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大腦和動手能力,讓孩子進一步得到成長。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