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黏你,是愛你最好的憑證!媽媽看完別再吼他了
2022/08/17

幾乎每個媽媽都有過被孩子「黏」的經歷,不少孩子會在某個瞬間變得特別黏人:

離開孩子一會,他就會哭著找媽媽;

帶他出去玩,中途總是停下來看看媽媽在不在;

媽媽在家,就一定要媽媽抱,其他人都不行......

伯林厄姆.佛洛德說過:「越黏人的孩子,越在內心深處相信:分離是會反復上演的。」

總黏著媽媽的孩子,內心深處都藏著對父母的愛和關注的渴望。

一、為什麼孩子會黏人?

▷ 3歲前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對父母充滿安全的依戀,不管分離的時間長短,都非常抗拒和父母分離。

西格蒙德·佛洛德曾說:「幼兒的最初的焦慮莫過于他感到將會失去他所愛的人。」所以你才會覺得孩子黏人。

美國精神學臨床教授阿蘭•斯格爾也解釋:1~2歲是孩子出現黏人行為的最明顯階段,他們把媽媽或看護人看作一個安全基地,當有安全需求時,就會返回看護人身邊。

孩子離不開媽媽,實際上就是把媽媽當成了自己的安全基地,簡單來說,媽媽的懷抱相當于一座安全的城堡,躲在城堡裡,是最安全的事情。

所以,孩子3歲前的黏人行為,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于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期。

如果孩子想要抱抱,你就多抱抱,怎麼滿足都不過分,這是他建立安全感的前提。

▷ 3歲後的孩子

3歲以上的孩子黏人的原因多種多樣,比如尋求安全感、分離焦慮、社交能力發展有限、對黑暗等一些事物的恐懼......這些都會誘發孩子黏人的行為。

拿社交能力來說,一個社交能力很差的孩子,出去玩也會表現出黏人、膽怯,並且非要拉著媽媽一起,針對這種情況,父母可以適當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再比如安全感不足的孩子,也容易表現出對父母的黏人,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儘量要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面對3歲後的孩子,想讓他完美地與父母「分離」,離不開父母正確的引導和愛。

二、對孩子的黏人,大多數的父母往往缺乏耐心

孩子太黏人,很多大人第一反應覺得孩子是不是太過嬌氣、太軟弱、不夠獨立,甚至用壓制、漠視的方法對待孩子。

比如:

累了一天回到家,孩子纏著你講故事,你會不耐煩地推開他;

忙著做家務,孩子非要你陪他玩,你會冷漠地置之不理;

帶孩子出去玩,他非要你抱著,你生氣地將他扔在原地走開

.....

曾經在商場的兒童樂園,看到一位媽媽訓斥自己的孩子:

「你怎麼這麼黏人啊,其他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玩,就你不行!真沒用!」

孩子也不哭,只是緊緊地抓著媽媽的手,生怕媽媽不見了。

看多了這樣的場景,就越覺得父母能耐心地對待孩子是一件特別難得的事情。

其實,孩子黏不黏人和嬌氣、獨立沒有多大關係,他只是還沒有準備好與爸爸媽媽分開,沒有準備好自己一個人面對稍微有些陌生的世界。

孩子黏人,說到底無非是想要爸爸媽媽的陪伴和關注,比起指責、評判、貼標籤,強制破除孩子的依賴感,專注地陪伴孩子,給孩子情緒一個釋放的出口才更重要。

好的家庭,會給孩子時間慢慢度過這個時期,如果沒有,孩子反而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三、孩子一點不黏人,才是父母該擔心的事情

孩子黏人,可以說是甜蜜的煩惱,如果你的孩子一點都不黏你,才是最該擔心的。

老家有個親戚,因為工作的原因,一直將孩子留給老人家照顧,到了4歲多,才將孩子接回身邊。

孩子回來後,總是吵著要找奶奶,甚至晚上偷偷地哭......一連很多天都是這樣。

親戚很無奈:「我可是他媽媽呀,他怎麼就這麼不喜歡我呢?」

我告訴她:「你們現在需要的是時間,把頭幾年陪孩子的時間,慢慢補回來,這是你欠孩子的依戀。「

孩子6歲前,尤其是3歲前,是和父母建立親子關係的最重要的時期。

不帶孩子,不陪孩子,在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不在場,就這樣還想孩子和你親,太難了。

80、90後中,不少人都曾經歷過留守的時光,最痛的回憶就是抱著爸媽的大腿,不讓他們外出打工,甚至跟著爸媽的車後面邊追、邊哭......

這種崩潰和絕望對一個孩子來說,太過沉重,以至于很多孩子長大後,和父母的相處少了一份恰如其分的親密。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在孩子生命的頭幾年裡的情感發展,構成了人類個體心理健康的基礎。」

孩子就是從這幾年的親密關係中獲得愛、信任與安全感,如果不能跟父母建立起一種親密的情感,很有可能要花費一生去尋找這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孩子黏人的日子其實很短,也就生命的頭幾年,等到大了,你再想讓他親近你,他還不樂意。到時候那種失落感就會提醒你:當初應該珍惜孩子黏著自己的時光。

所以現在家裡有黏人的小寶貝,一定要多抱抱他,多等等他。

因為孩子黏你,是愛你最好的憑證。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