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給孩子如何自律,讓那個孩子終身受用。
如今很多的孩子不成熟的表現,往往就是不能自律,很多的事情要父母催促才會去做。
一.秩序敏感期
兒童心理專家進行研究,孩子的敏感期多發生在6歲以前,一般在2歲半左右出現,。
秩序敏感期是一種「直線式思維」,其固有的秩序原則能使孩子有安全感,孩子的自我意識,就是在這一階段萌芽的,形成一種自己的內在邏輯。
如果家長能合理的利用時許敏感期,讓孩子形成自己的邏輯架構,而孩子再長大的一外界接觸的過程中,逐漸褪去邏輯的固有模式,形成靈活的自我管理邏輯,這就是自律。
若在此階段家長沒有合理教導,反而對孩子的「不聽話」、「不進去」等表現,以批評訓斥等行為強加管束。這種行為其實是在破壞孩子的內在秩序,阻斷了孩子自律性的形成。
家長應在此階段,合理規劃,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進而養成自律性。
二. 父母要嚴于自律,給孩子做出好榜樣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對此作了充分的論證。班杜拉認為:從模擬動作到掌握語言,從態度的習得到人格的形成,均可以通過對榜樣的觀察和模仿加以完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從孩子初生接收到的外界信息都是父母所給予的。如果家長在家庭中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夫妻感情和睦、心態積極樂觀,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氛圍。
榜樣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社會環境成長過程中。
三.學會自我管理
當寶寶的認知達到一定積累,但還無法做到自我控制時,孩子的行為都是依附欲望實現的,由于孩子對外界充滿好奇,所以一旦發現誘惑,就會放下手上的活動,去做其他的事情,說以孩子很難長時間做一件事。
家長應耐心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學會自我管理,形成自律性。
例如孩子喜歡吃巧克力,但家長不讓吃,于是就把橋可以藏起來,但孩子知道家里有巧克力,于是到處翻找。
一但找到巧克力就會全部吃掉。家長不如就通過這巧克力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將巧克力都教給孩子,并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讓他多吃巧克力的原因。并與孩子協商每天可以吃幾塊,協商好后就可以孩子按照自己說的去做。
開始實行的時候,孩子未必能按照保證的去做,但家長不要責怪孩子,而是鼓勵他,并表示自己相信他可以做到。逐漸讓孩子養成自控能力。
當孩子能夠按照之前所保證的控制自己吃巧克力得數量時,家長可以實行下一個更高級的規則。
如,告訴孩子,巧克力放在哪里,并說明如果孩子能在晚飯前一塊都沒有吃,就可以得到比巧克力更有誘惑和更難得到的獎勵。
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培養孩子自制力的例子,孩子通過對誘惑進行比較選擇自己更想要的,通過控制自己的欲望來實現目的,讓孩子里自律更進一步。
四.時間管理
冬冬有個壞習慣,在家每次上廁所都要超過20分鐘。刷牙也不好好刷,有一次冬冬媽看冬冬在衛生間半天也沒出來,進去一看,冬冬根本沒有在刷牙,而是在那里玩水。
冬冬媽媽說:「孩子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發生。可是不管你怎麼說他,他都態度極好的聽著,然后還會犯。」
許多家長都有著跟冬冬媽媽一樣的哭鬧,孩子動作太慢,做事慢條斯理,只玩自己的不干正事。
家長可以陪孩子做一個To Do List,和孩子寫下要做的功課,也將孩子平時想做但被限制的事情一同寫下。
做一個排序,答應孩子,按照這個To Do List做完前一項就可以進行下一項,關于孩子喜歡但卻被限制的活動,家伙在那個可以讓那個孩子自己分配時間,,如看多久的電視,玩多久的游戲等。
慢慢的讓孩子自己完成每日To Do List,養成計劃制定可時間分配的能力,并按照計劃實行。
五.稱贊
說道鼓勵,家長都具備稱贊孩子的能力。但很多家長都選擇夸獎結果,如:你真棒、你真聰明。
美國的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項測試:他們將12道難題交給幼兒園的孩子解決,將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等到的稱贊是:「你們真聰明,答對了10道題!」;另一組得到的稱贊是:「答對了10道題,你們努力哦!」
又給這些孩子兩個任務,讓其選擇:①有自信做好的任務;②沒有把握都做好,但具有挑戰性,可以學到新知識。
結果2/3的被夸聰明的孩子選擇了第一個任務;被夸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第二個任務。
根據上面的研究,我們得出夸贊孩子的過程,比夸贊結果效果更好。
好的稱贊與激勵對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起到正向作用。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健康平安的成長基礎上,可以成才、自立等。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強迫監督孩子寫作業、看到孩子的懷習慣批評了一遍又一遍,不如教會孩子如何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