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里橫外面慫」有原因,問題出在家長身上,三招治愈兩面性
2022/09/15

這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橫和慫。寶寶的成長,是日積月累持續構建的過程,孩子日常所表現出來的一些細節問題,往往是長期積累和持續發展的結果。

我同事的女兒雯雯是個獨生女,家里同時有爺爺奶奶和爸媽多人寵愛,因此造就了小公主說一不二的性格。同事說,在家里沒人敢惹她,要是哪里不滿意就會大吵大鬧,從不吝于發揮她的必殺技——一哭二鬧三打滾四耍賴

但是大家都沒想到,這個在家超級霸道任性的小公主,到了外面卻成了一個唯唯諾諾的小女生。這不,剛上幼兒園沒多久,老師已經說了幾次她內向。說她平時不愛說話,也不太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多數時候都靜靜地坐著看。

同事有點震驚,雖然知道她平時只在家里橫,在外面不敢亂來。

但這麼「慫」的樣子,她還從來沒見過。同事有點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是不是被別人欺負了,否則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呢?

孩子「窩里橫、外面慫」有原因,問題多出在家長身上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跡可尋」,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多是能從他成長軌跡中探尋到答案。如果你家孩子也有「在家霸道,在外面膽怯」的情況,或許離不開這3個方面的原因:

家庭成員的教育方式不統一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多位成員共同養育一到兩個子女,就如我同事家一樣。平時爺爺奶奶多有溺愛,爸媽想管,長輩會立馬站出來護犢子。比如媽媽要求孩子要吃蔬菜,孩子會哭著去找奶奶,奶奶見狀心疼地哄:「我乖孫女吃飽飯就行,不愛吃蔬菜就多吃肉!」

因為有人「撐腰」,孩子在家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犯了錯誤也有人包庇,稍不如意還要大發脾氣。如此,才導致孩子在家里「橫行霸道」。

孩子缺乏交際能力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他們會表現得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表達自己,不會分享,更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

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教他和別的小朋友開心地玩耍,體驗合作和分享的樂趣。否則,孩子過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膽小怕生,受到排擠和欺負只能選擇逃避

對孩子過度寵溺

天下父母都是疼愛自己孩子的,很多爸媽愛孩子甚至超乎一切。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累和受委屈,哪怕孩子脾氣不好,做得不對,也會多有容忍

但過于寵溺就是慣縱,所謂「慈母多敗兒」、「嬌子如殺子」,這些都是教育的反面教材。要知道外人并不會像家人一樣包容他的壞脾氣,孩子自是體會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外人面前會盡量地收斂自己的脾氣

孩子「窩里橫外面慫」怎麼辦?3招治愈兩面性

孩子「窩里橫,外面慫」,對親子關系是一種極大的挑戰,在外也很難獲得好人緣。更重要的是,這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孩子將來的生活和就業。要治愈孩子的這種「兩面性」,建議家長從3個方面著手:

給愛立規矩,愛而有度,并且全家人教育要統一戰線

在很多家庭里,教育孩子時通常會自發地形成一人扮紅臉,一人扮黑臉的親子關系。不可否認,這個方法有時候確實管用,但也會讓孩子無法明辨是非,也無所適從,久而久之就會在家長面前形成兩種面孔和態度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全家要站在同一戰線上,對即是對,錯即是錯,讓孩子知曉并有自己主觀的判斷。如果一方在教育孩子,另一方不要指手畫腳,橫加干涉,

哪怕有意見分歧也要避著孩子

孩子在家就算是眾星捧月,也不能太慣著,務必要立規矩,守住基本的底線。讓孩子清晰明了,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絕對碰不得……只有守得了規矩的孩子,才不會任性妄為

傳授孩子人際交往的技巧,訓練孩子的社交能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在外面「慫」,是因為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畢竟誰也不是天生就會,如果孩子跟同齡接觸得少,父母也教得少,那麼孩子更會不知所措。這方面的技巧需要家長來教孩子。

比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

◇跟別的小朋友分享零食或玩具,別人對你更有好感;

◇一個人玩得開心,兩個人一塊玩就有雙倍快樂;

◇跟別人相處時,多注意別人的優點而不是缺點;

◇對人要有禮貌,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

◇小伙伴需要幫助時,應該盡自己的力去幫助,當你需要幫助時,別人也會幫助你;

◇當你是集體中一員的時候,要記住守規則是融入的基本法則,學會合作比表現自己更重要!

如果孩子能理解和具備以上這些,那麼他與別人交往必定不再是問題。

多帶孩子出去接觸其他的小朋友

如果大人沒朋友,估計性格和行為都會逐漸變得孤僻。孩子也需要朋友,同樣需要自己的社交圈子。都說「實踐出真知」,如果沒有經常和小伙伴一起玩,如何讓孩子懂得與同齡人相處呢。

雖然孩子的表達方式有限,但他們有自己的交流方式,即便不說話也不影響社交。 「外面慫」或者愛認生的孩子,家長更應多帶娃出去,多創造孩子「社交」的機會。這樣時間一久,孩子自然能克服心理上的畏懼與不安,正常地與人交往。

大多孩子表現出「窩里橫,外面慫」,多是因為家長教養方式不對或成長環境造成的。所以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任性、叛逆,其實問題的根源根本不在孩子身上。

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做一個有方法、有智慧的父母,是我們一生都需要進修的課題!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