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幼兒心理學家格塞爾指出,父愛缺失,是人類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發現:爸爸每天陪伴2小時,孩子智商更高,男孩更像男子漢,女孩長大后更懂得與異性相處。
有一位海員,在兒子剛出生不久便出海遠航。3年后,他回到家里時,吃驚地發現兒子舉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強,看不到一點天真活潑的孩童形象。這正是「缺乏父愛綜合征」的典型癥狀。而且,患有這個癥狀的孩子,長大后成為窮人的可能要比一般孩子高出5倍,中學輟學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長大后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要高出3倍。
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幾乎是一生。尤其是男孩,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爸爸,是男孩成長的起點。
在男孩成長的不同階段,他們所需要的榜樣力量也是有所變化的。
做爸爸的,想要把兒子教養好,也要清楚男孩不同階段的成長特點,有針對性地教導,才能收到比較正向的效果。否則,不但兒子不接受,處理不好還會使父子關系變得疏離,得不償失。
第一個階段是6歲以前,男孩在這個時期的生理特征還不突出,心理上相對脆弱,自我意識不清晰,對媽媽的依賴性強。
這時,男孩最需要的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如果爸爸認為兒子跟自己不親近,當起「甩手掌柜」,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媽媽,容易造成男孩情感體驗的缺失。所以,爸爸應該幫助媽媽,讓兒子在媽媽的愛護下快樂長大,多與兒子進行親密接觸,建立融洽的父子關系。
第二個階段是6~12歲。男孩體內的荷爾蒙逐漸分泌旺盛,男性特征在身體上開始顯現。這個階段,男孩的特性也開始顯現,比如調皮、好動、攻擊性、不服輸等。
這個時期,男孩開始關注自己的爸爸,希望從爸爸身上得到力量,長成像爸爸一樣的男子漢。因此,這個時期爸爸要多與兒子相處。比如和兒子一起玩耍、游戲,在游戲中教會兒子寬容、勇敢的質量。
第三個階段是13~16歲。男孩已經進入青春期,青春期是男孩一生成長的關鍵期,也是人生重要的轉折期。這個時期男孩的心理和生理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比如易焦躁、喜怒無常,跟家長的關系處于緊張狀態。很多家長會發現以前聽話的兒子變了,開始和父母頂嘴,甚至出現逃學、打架等問題。
這個時期,爸爸的角色尤其重要,當兒子遇到問題時,爸爸要放平姿態,用平等的身份跟他談心,真正了解他,走進兒子的心里,而不是一味訓斥。
青春期是少年犯罪的高發期,爸爸要給男孩正確的引導,教會他們要怎麼做人做事,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危險期。
好爸爸要努力修煉自己的良好質量和能力,給男孩以積極的影響,促進男孩成長。爸爸為男孩作出好的榜樣,對培養男孩的人格魅力和自主自控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這樣的男孩更容易適應現實社會和未來世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