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媽媽:音量小一些,情緒收一點,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優秀!
2022/08/23

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媽媽衝突的內心,大家好,我是親子講堂的Wendy老師

三流的媽媽,靠吼「壓制」孩子;二流的媽媽,靠說「降服」孩子;一流的媽媽,靠聽「贏得」孩子

媽媽聲音越大,孩子越不會「說話!

居高臨下的說教,表面看是在溝通,實際只是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沒主動權,自然會因為沒有參與感而選擇逃避、反駁。

親子溝通的很多問題,大多因為父母說的多,聽的少。

孩子的教育80%在于溝通,20%在于教導。」

01

音量越大,孩子可能越糟糕

面對你的大吼大叫,孩子的反應無非三種:順從、反抗、當耳旁風。

選擇順從的孩子,每天的心情就像過山車,戰戰兢兢地生活,看父母的臉色,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就像上面那個25歲的姑娘,連家都不敢回。

選擇反抗的孩子,則越吼越叛逆。

我身邊就有媽媽,平時沒少吼,可孩子愈加叛逆不聽管教。最可怕的是,孩子也學會了這種表達方式,經常能看到他們母子兩吵架,媽媽吼一句,孩子回一句,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還有的孩子把你的話當耳旁風。

只要你一吼,孩子的大腦就啟動逃生機制:「罵吧,罵完就好了。」等你講完,孩子嗯嗯哦哦事情就過去了。

生活中,鮮少有父母靠著嗓門大就把孩子教育好的。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者將媽媽們的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讓10名7到11歲的兒童聽,聽完給他們發紙筆,要求孩子把喇叭裡的訓誡寫下來,結果,寫下來的正確答案只有13.3%。

研究表明,聲音越大,孩子注意力越是無法集中。

想要教育好孩子,靠的不是音量。

02

音量越大,孩子越糟糕

我們一直提出要尊重小孩,但是在管教小孩時又開始展示家長權威。

心理學家默娜·舒爾認為: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

父母音量越大,越吼,孩子越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效果甚微。

長期在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孩子會能通過磨磨蹭蹭、唱反調這樣的方式進行反抗。

當孩子也朝著你大聲喊叫時,不是他的翅膀硬了,而是你讓他受傷了。

大吼大叫,有些孩子看似沒反應,但其實在悄無聲息中破壞了孩子的大腦結構,傷害著孩子,讓孩子的成長受阻。

小勇的媽媽喜歡用吼叫的方式,逼孩子乖乖「就范」。

導致成年後的小勇性格在潛移默化的像媽媽靠攏,甚至于有輕微的「創傷後應激反應」。

他特別討厭女性用尖銳刻薄的語氣和他說話,只要任何人沖他喊,他就會像一頭見了紅色的牛一樣,間歇性失去理智。

從小被吼到大的小勇,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明知道不好,就是改不了。

你的大音量,最終有可能收穫一枚缺乏朝氣,或者渾身充滿戾氣的青年。

3、

低聲教育,更有效

父母低聲的鼓勵,比大嗓門式的嘶吼教育更有效。

《正面管教》書中說到:

「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

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告訴孩子非常重要,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優點,就能產生連鎖反應喚醒其他的優點。

教育孩子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煩意亂、情緒上頭在所難免。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沒有控制住自己情緒時,冷靜過後,把孩子叫到身邊,輕聲細語的給他講道理。

你可以抱抱他,適時告訴他,家長也很辛苦,作為小孩子也是家裡一份子,如果聽話的話,就是幫助爸爸媽媽了。

當你告訴他,沒有忍住向他發了脾氣,向他道歉時,孩子可能會很懂事的安慰你。

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愛大人,更懂事。

他們也會輕易的原諒父母,但是我們父母不要辜負他們。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于促進家庭的和諧,大人小孩互相理解。

沒有天生的好父母,教育孩子時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

遇到挫折不解、暴跳如雷如獅子般發怒,困惑孩子為何不聽話…….這些情況時有發生。

打開育兒的任督二脈,當我們不再暴跳如雷,不再大吼大叫,你會發現雞飛狗跳式的日子正在消失。

音量小一些,情緒收一點,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優秀。

03

當我們下定決心改變語氣,降低分貝,你會發現低聲遠比吼叫更有力量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曾寫道:

「母親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他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

母親從來不會當面斥責胡適,總是會等到晚上人靜時,關起門來教育兒子,因為在她看來: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母親特有的溫柔和寬容,對胡適人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我十四歲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闖蕩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一個說話平和的母親,影響著孩子成年後的為人處世,同時也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氛圍。

在我們身邊,很多父母的問題不是脾氣太差,而是說話的語氣不好、分貝太大,忽視了再調皮的孩子,也渴望被父母溫柔對待。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控制住情緒,降下說話的分貝,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幸運。

有話好好說,永遠是一個家庭難能可貴的財富。

低聲教育改變的不僅僅是孩子,還有作為父母的我們。

當家長學會放低聲音的同時,也是在將自己擺在了孩子平等的位置上,給予了孩子足夠的尊重,也平息了自己的憤怒,能從一個更平和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錯誤,用更加公正的語言去指正。

我們用更加從容地態度去面對孩子,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環境,讓孩子可以更從容面對自己的人生。

孩子的改變應該都是出于真心,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害怕父母吼他們,一時地假裝。

這才是從根本上改變孩子的方式。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