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尤其是母親的性格,對孩子影響至深。
孩子出不出色,與母親的性格關系太大了!
孩子是最能感知媽媽情緒的人,媽媽的開心,難過,沮喪,不安……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
孩子也會隨著這些情緒變換自己的心情,就像媽媽情緒的「復印機」一樣。
所以,一個脾氣暴躁的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大多數時間會映射出了母親的樣子。
當母親覺得自己的孩子難溝通、情緒多變、敏感自卑時, 這往往是她給孩子涂抹上了很多這樣的顏色。
在孩子情緒波動較大的時候,媽媽要多想想,是否是自己的壞情緒傳染了孩子。
如果說媽媽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就是特別開朗的話,那麼孩子肯定也會變得樂觀。如果說媽媽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變得暴躁,那麼這個孩子性格肯定也會變得特別的自卑。
各位媽媽要記得:回家后,可以先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切換「媽媽」角色。
在外面所受的氣,所有的不良情緒,哪怕無法全部擺脫,也要盡量調整。
帶著情緒去看孩子,母親的眼里,孩子就會延續外面的「壞人」,給自己添堵。
于是,為了「懲罰」外面的人,內心的怒火就會全部發泄在她面前的這個小小的人身上!
切記,不要這麼做!我們正用最愚蠢的辦法,去破壞孩子的人生。
想要孩子有良好的情緒,自己也要先有良好的情緒啊!
我們一定要知道,只有媽媽有爸爸的愛情緒才會變得穩定。想要讓家庭走向正途,媽媽情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說這一切這一切全都在一個前提下,那就是爸爸的愛。
1.爸爸主動分擔家務
如果真的想做一個好爸爸的話,那麼在平常生活當中,不要把所有的工作全都放給媽媽。多為媽媽分擔一些是可以讓夫妻之間的感情競爭,而且還會讓孩子主動加入進來,這個家庭就會變得相當和諧。
2.多給家人制造驚喜
沒有人希望一成不變的生活,即便是妻子也是需要一定的儀式感的,所以說當爸爸們拿到一些豐厚的獎金的時候,一定要給媽媽一些小小的驚喜,讓媽媽感覺到快樂。這樣的話,夫妻之間的感情會變得更好,媽媽也更愿意好好地教育孩子。
媽媽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命運,而決定媽媽性格的,恰恰是爸爸的愛。
所以,有人說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爸媽恩愛的家庭,孩子的性格也會更加平和、開朗,不壓制情緒,善于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情商高。
爸媽感情淡薄的家庭,兩個人常常靠通過孩子來交流或維系家庭,就是人們常說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關系的作用下,孩子被過多關注或干涉,性格會變得任性和自私。
蘇霍姆林斯基曾對父親們說:「你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真心喜愛自己的妻子。」
因為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而一個賢良的母親背后,往往站著一個深愛她的丈夫。
丈夫愛得越堅定,妻子內心越安定,性格也就越溫和。
如果說有什麼事是最能讓孩子一生受益的,那麼一定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