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阻止孩子發脾氣,他可能有這4種天賦
2022/08/03

我有一個超級「難搞」的女兒。

早上給她穿衣服,

要麼嫌標簽扎人,要麼說顏色不喜歡,

前前后后換了三四件;

睡前看繪本,

我提醒她「還能看10分鐘」,

她又炸了:「為什麼要提醒我」……

哭哭唧唧半個小時,才終于睡了。

我和老公說:

人家養孩子是修行,我們養孩子是渡劫。

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認為,

我女兒是個故意搗亂、沒規矩的「熊孩子」。

恰恰相反。

她是個十分細心、體貼、善良的「小棉襖」

出門時,她會提醒我拿手機;

看到流浪貓,她會拿出自己的零食;

下班回家,她會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

這樣看,我女兒是不是有些「分裂」?

她確實跟普通孩子不一樣,

她是一個高敏感兒童,也就是高需求寶寶。

這類孩子,一出生就被打上「難養」的標簽。

高敏感兒童,是墜落人間的精靈

最早提出「高敏感型人格」概念的,

是心理學家伊萊恩·艾倫博士。

他認為,

敏感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是一個選擇,

而是天生的基因特質。

我有一個高敏感的朋友,

他在嬰幼兒時期,必須父母抱著睡,

放下會醒,有動靜就會醒;

幼兒園時期,

隨時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原地爆炸,

見到陌生人、到了新環境,

就哭得驚天動地,很難安撫;

小學時期,跟認識的人打照面,

會刻意關注對方的表情、動作,

揣測對方的想法;

被批評或者參加集體活動前,會輾轉難眠;

中學時期,很少跟小伙伴一起玩,

總是在一旁看著別人玩,

或一個人待在角落里看書、畫畫、聽音樂。

這些異于常人的表現,

讓父母無數次想要改變他,

得到的都是強烈的反抗。

長大后他才知道,自己屬于高敏感者。

高敏感者在生活中并不少見,

每5個人中就有1個。

相比普通孩子,他們更容易被外界刺激,

表現得膽怯、愛哭、消極、玻璃心……

正如左輝在《挖掘敏感孩子的力量》推薦序中寫的:

「高敏感的孩子是落入凡間的精靈,

走迷了路,才來到地球,

被我們這些幸運的父母擁入懷中。

他們在地球上不容易站穩,很容易摔跟頭。」

但換一個角度看,

高敏感,是一種難得的天賦。

高度敏感兒童,在4個方面更出眾

實際上,每個人都是敏感的,

只是程度和方式不同,

而高敏感者位于整個光譜的極端。

每一種類型的孩子,

都能在未來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看看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一定是揚長避短,在擅長的領域深耕。

哈佛發展心理學家杰羅姆·卡根曾說:

那些敢于上天的宇航員們,

極有可能不是高敏感者,

但那些呆在控制室里一項項確認、

最后按下發射鍵的科學家們,

很有可能是高敏感者。

《發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中也提到,

高敏感兒童,

未來會成為科學家、咨詢師、神學家、

歷史學家、律師、醫生、護士、

老師和藝術家。

因為他們擁有4種天賦。

第一,敏銳的洞察力

敏感的孩子,時刻處于高度戒備的狀態,

對聲音、氣味、光照、動作、表情很敏感,

能輕易捕捉到別人看不見的細節。

擁有敏銳的洞察力,

才能將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汁原味地留存在腦海里。

第二,高度共情能力

敏感的孩子,擁有發達的神經系統,

對外部刺激和他人情緒十分機敏,

能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和難處,

擁有強烈的同理心。

一個高敏感兒童的媽媽講過一件事。

三歲的兒子走過來,把眼鏡遞給了她。

媽媽嚇了一跳,趕緊問兒子:

「你怎麼知道我在找眼鏡?」兒子回答:

「我看到你一邊打掃,一邊東張西望,

就覺得應該是在找眼鏡。」

這就是高敏感兒童的獨特之處。

他時刻在觀察對方,覺察對方在想什麼,

所以他對悲傷、焦慮等情緒的感受,

比其他人強很多。

第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

敏感的孩子,

天生收集和提煉信息的能力強,

喜歡思考和內省。

《大腦與行為》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證明:

高敏感者的大腦在處理信息時,

比一般人更深度、更精密。

比如扎克伯格,是典型的高敏感者。

他不善言辭,一開始公開演講還會緊張,

十幾歲時就喜歡一個人安靜地敲代碼。

但扎克伯格善于分析,

思維敏銳,行事謹慎,靠著這些特性,

他創辦了facebook。

第四,超乎常人的創造力

敏感的孩子,享受獨處,

內心世界豐富,想法天馬行空,

擁有濃烈的藝術氣質。

現實生活中,許多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

確實都是高敏感者。

例如導演李安、畫家梵高、作家村上春樹、蘋果之父喬布斯等。

他們的成功,

無一不是將高敏感特質發揮到極致。

如何養育,激發出孩子天賦的一面?

艾倫博士特別強調:

敏感是一種天生氣質,

它會成為孩子的弱點或優點,

全看父母的教養方式。

高敏感兒童是上天賜予家長的禮物,

只要教育方法得當,就能開啟孩子的天賦,

讓他感受更多,想象更多,創造更多。

創建包容、接納的環境

美國早教專家們進行過一個實驗:

追蹤1300個不同家庭新生兒的成長軌跡,

其中一部分是高敏感兒童。

結果顯示,一年級時,

高敏感兒童的發展呈現了兩種極端:

一部分成為了最令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

另一部分成了班里表現得最優秀的孩子。

深度了解后專家們發現,

家庭環境是產生差異的關鍵。

在包容和接納的環境中,

孩子的敏感特性能很好地吸取到養分,

讓高敏感的天賦得以綻放;

在充滿批評、指責的環境中,

孩子會感受到自己遭遇了不公,

并放大這些感受,難以信任他人。

所以,家長要放平心態,

正視孩子先天特性。

少生氣,少抱怨,多共情孩子,理解孩子。

讓孩子為現在的自己驕傲

艾倫博士說:

「身為與眾不同孩子的父母,

要有不同于其他父母的覺悟。」

養育一個高敏感兒童,

家長需要擁有一雙能夠發現美好的眼睛。

敏感跟任何一種特質一樣,

都是人性的一種,都有正反面。

「想太多」說明孩子「思慮周全」,

「情緒化」說明孩子「情感豐富」,

「玻璃心」說明孩子「觀察能力強」……

家長要做的不是填平差異,而是因勢引導。

即使失望,也不要給孩子貼負面標簽,

而要肯定孩子的獨特性。

比如「今天玩了一天,你是不是累壞了,

因為你注意到了所有的事」,

讓孩子明白,敏感并沒有錯。

教會孩子處理負面情緒

敏感的孩子,對家長的情緒異常關注。

這樣的孩子發脾氣時,

家長需要做的不是阻止,不是指責,

而是接納。

通過綜藝節目,我發現:

每當小魚兒發脾氣時,

胡可說的最多的就是「我知道」這個句式。

「我知道你想要這個玩具,

拿不回家你很難過。」

「我知道你有點兒害怕,但你很勇敢。」

「我知道」這三個字,

看起來簡單,卻代表了接納和共情,

讓小魚兒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

有了這個底氣,發泄完負面情緒之后,

小魚兒就更容易接受和配合媽媽的建議。

允許孩子慢慢來,別強求

一個媽媽曾說,

孩子在公園里,從獨自玩沙子,不搭理人,

到主動跟小朋友講話,他用了45分鐘。

敏感的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更多,

想得更全面,行動更謹慎,

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接受新的事物和環境。

想讓孩子合群,

家長該做的不是逼迫,而是等待。

當孩子感受到安全的時候,

​他會主動邁出第一步的。

心理學家伊萊恩·阿倫說:

「一定是因為你內心渴求一個獨特的孩子,

上天才賜給你這樣神奇的禮物。」

養育一個高敏感兒童,

你會面臨無數個瀕臨崩潰的時刻。

只要你愿意去接納孩子、激發孩子,

相信天性敏感的他,

一定不會辜負你的努力。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