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放假的時候帶著我們家孩子去青秀山看燈展,因為孩子暈車,我也沒有打車,而是直接坐捷運去的。
放假期間捷運上人山人海,菁菁已經8歲多了,身高1米4,踮起腳尖已經能夠拽到扶手了,沒人給他讓座,我也覺得理所當然。
但是在擁擠的捷運里面,卻突然聽到一個看起來年紀不太大的阿姨大聲說:看到老人上來都不讓座,沒家教!
媽媽卻說:我的孩子7歲了已經買票了,可以給你讓座,也可以不給你讓座,我的孩子不讓座怎麼還沒家教了?我看你才是為老不尊!
02
后來在旁人的竊竊私語中才了解到,原來這個媽媽跟孩子上車比較早,早就坐在那里了。
而這個阿姨是后來上來的,阿姨可能以前坐車的時候經常有人給她讓座,但這次卻沒有人給她讓座。
看到旁邊的有一些是
五大三粗的男子,還有一些可能也是一些妙齡少女,她就覺得孩子比較好欺負,于是就盯著孩子說:在學校老師是不是跟你說要尊老,坐車要讓座呀?
孩子卻說:我有點暈車!
結果阿姨就不依不饒地說孩子沒家教,這個媽媽忍不住了才會回懟這個阿姨。
而同坐捷運的人紛紛說,這個阿姨聲音這麼大,確實看起來老當益壯,而且保養這麼好,家里面條件也不差,自己想要坐座位不會去打車嗎?
旁邊的人紛紛說這個媽媽懟得好,懟得對,有一些人雖然年紀大,但是確實有點倚老賣老!
★讓孩子知道任何時候自己都是最重要的
首先這個孩子坐捷運的時候有點暈車,肯定是坐著會舒服一些,而且在捷運上這麼擁擠,孩子還小如果擠來擠去的話也容易跟媽媽失散。
再加上孩子的身高又還不能拉起上面的扶手,孩子的平衡能力沒有大人好,在捷運上也有可能抓不住而摔跤。
媽媽沒有要求孩子讓座,而且在別人要求孩子讓座的時候,媽媽還回懟別人,媽媽的態度就是在給孩子撐腰。
★讓孩子懂得不是一味的信書
書上確實是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但是尊老愛幼并不是適合所有的場景。
比如說這個阿姨老嗎,說老也不太老,她還能夠自由地行動,她說話的聲音還這麼大,而對于孩子來說他幼小嗎?說不幼小也還算得上幼小。
這樣的一個教育方式就能讓孩子懂得,有時候看書不能單看書的表面,還要去思考里面的詳細東西。
就簡單的一個尊老愛幼,那就要懂得什麼樣的「老」,我們才需要去「尊」,比如說他已經動不了了,甚至是腿腳不方便,這時候我們勉為其難的讓座是沒有問題的。
而愛幼怎麼愛幼呢,比如說那抱著孩子的家長,我們是不是得應該讓一讓。
★遇到不公平的時候不要怕
阿姨這麼大聲,其實就是因為自己沒有理,所以才會通過抬高聲音來顯示自己有理。
而這個媽媽及時地回懟過去,其實就是教給孩子在不公平的面前也不要太害怕,因為媽媽得到了同車廂的人的贊同,也讓孩子知道,在真理面前你是能得到別人的支持的。
很多時候我們教育孩子真的不是要靠書上得到什麼道理,而是要
言傳身教,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也要考慮到能給孩子什麼樣的反應!
在當今社會不能一味地忍讓,也要教孩子明辨是非!
如果你的孩子不舒服坐在車上,有人要求讓座,你會怎樣做?你會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