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是幾歲時有自己獨立的房間的呢?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3歲后,就應該逐漸適應和父母分開睡了。
但實際上,很多孩子在分床、分房睡的時候,比較抵觸、害怕和父母分開,再加上父母的心軟,這個時間就可能一拖再拖……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幫孩子順利的適應「分房睡」呢?
1、孩子萌發性別意識
兒童心理學研究發現,2-5歲是孩子樹立性別意識的關鍵期,一般3歲左右孩子就會萌發性別意識,這也是為什麼會有「3歲分床」的說法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當孩子開始用「男孩」、「女孩」這樣的詞稱呼自己,開始對說「女孩才梳辮子」、「這個是男生玩的」之類的話,會刻意的選擇與性別相符的玩具、衣服等物品時,就說明孩子已經開始萌發了性別意識。
萌發了性別意識的孩子,對不同性別的特征非常好奇,這時再讓孩子和異性父母一起睡就不合適了,即使不分房也要考慮分床睡了。
2、孩子提出想要獨立的房間
從1歲半到2歲左右開始,孩子就會逐漸萌生自我意識,進而發展成獨立意識。擁有獨立意識的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抵觸家長的安排和幫助,獨立意識比較強。
當孩子通過動畫片、好朋友或者其他途徑發現自己可以有獨立的小房間時,他們很可能主動提出想要獨立的房間,這說明孩子有了獨立、隱私的需求 ,家長應該考慮給他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了。
3、有一定的獨立能力
當孩子出現了拒絕家長幫助的表現時,家長就需要有意識的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比如獨立吃飯、獨立如廁、獨立穿衣等,而當孩子具備了簡單的獨立能力后,就可以考慮和孩子分房睡了。
當孩子表現出上述的3個信號時,說明孩子的身心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需要進一步的獨立空間和挑戰,如果家長遲遲不和孩子分房睡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
1、過度依戀父母
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民國四大教育家之一陳鶴琴先生通過觀察發現:
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兒養成的。
幼兒心理學中也認為,習慣的形成有「趨早性」,如果孩子在幼年養成了依戀父母的習慣,長大后很可能也會對父母有過度依戀的行為,成為「媽寶」。
2、獨立性發展遲緩
比爾蓋茨曾說過: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是讓孩子僅僅具有獨立的意識和態度就夠了,必須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讓他自己掃除障礙,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決問題。」
獨立性的發展不僅需要有獨立意識,更要有獨立的實踐,如果孩子過晚分房睡,缺少真正的獨立睡覺、獨立整理房間等實踐機會 的話,孩子的獨立性發展就會遲緩。獨立能力與獨立想法相悖,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會產生影響。
3、影響孩子睡眠質量
還有些家長本身有睡眠問題,比如打鼾、磨牙等,這些習慣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甚至影響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
4、性早熟
當孩子性別意識萌芽后,如果還長時間與異性父母同床睡,孩子受到各種影響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性早熟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