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熊」起來時「四處作妖」。
比如這個偷玩媽媽化妝品的熊孩子,秒變「紅孩兒」,惹得寶媽「崩潰」抱頭痛哭!
就是這個熊孩子,趁著媽媽不在家,拿媽媽的化妝品亂畫,結果把自己畫成了「紅孩兒」!
熊孩子的媽媽有事外出,于是孩子趁家人不注意時,溜進爸媽的房間。
當他看到媽媽千奇百怪的化妝品時瞬間覺得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頓時被排得整整齊齊的口紅給吸引住了。
于是,好奇心重和動手欲望強的他玩起了口紅。
口紅只能涂嘴唇?這孩子偏不,他把臉部、脖子和手都涂了一遍。于是,活脫脫的「紅孩兒」出世了,好幾支口紅要麼被用掉了一半,要麼就斷了。
寶媽回來后看到這場面,頓時心如刀割「崩潰」,心疼得抱頭痛哭了起來,寶爸更是笑到手抖,拍了照發到網上吐槽。
網友們也被這模樣逗得哈哈大笑:這真的是「紅孩兒」了,還紛紛提問「這娃能噴火嗎?」
這熊孩子真是家里的「漏洞」,怎麼防都防不住啊!
1.好奇心理
孩子玩口紅、玩大米、拆紙尿褲等等在大人眼中的「破壞」行為,其實在孩子看來都是有趣的探索發現活動。
他們本來只想玩點好玩的事兒,卻不知道自己是在闖禍。因此一些好奇心強的孩子天生就自帶「拆家」屬性,一旦脫離大人的視線,就會開始「作妖」,結果常常會讓家長們崩潰,收拾殘局更是頭疼不已。孩子愛作妖,多半是好奇心在「慫恿」!
2.模仿心理
家長們會發現,自家啥也不懂的小寶寶特別喜歡模仿大人做事情,比如洗衣服、做飯、拖地掃地,很多寶寶趁大人不注意,就會偷偷模仿起來,稍有不慎就會變成「大破壞」。
孩子用媽媽的口紅「化妝」,實際上就是模仿媽媽的行為,硬是把自己化成了大花臉。再比如看到爸爸用剃須刀剃胡子,一旦孩子把剃須刀拿到手,剃胡子可能就變成了剃貓貓的胡子,剃自己的毛毛,這能哪項不是「媽見打」行為?
3.「樂于助人」的心理
年紀小的孩子認知水平還不夠,很多事情都無法預知后果,有時候他們一些讓人驚掉下巴的行為其實是出于好意,完全是「樂于助人」的心理。
比如看到爸爸的手機粘上了一點面粉,孩子發現爸爸不在,于是就趕緊把手機拿去洗衣桶里給手機「洗澡」,爸爸發現后又氣又好笑,關鍵是看著孩子一臉無辜的樣子,還不能打罵,只能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畢竟孩子「幫倒忙」也是好意。
1.多指導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有好奇心很正常,若孩子的好奇心長期得不到滿足,孩子只能自己去探索了,「破壞」就是常事了。
家長不妨變身成為「啰嗦媽媽」或「科普爸爸」,對于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多科普。平時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務或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滿足孩子的動手欲。
2.給孩子提供探索空間
孩子為啥愛玩口紅?除了好奇,其實動手實踐的欲望沒能滿足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孩子愛動手、好奇心強,家長們可以和孩子準備一個屬于孩子的「探索空間」。
比如準備樂高積木、可拆卸拼裝的玩具車、各種難度的拼圖玩具等,滿足孩子的探索欲望。
3.多和孩子溝通互動
有時候孩子的「破壞」行為,其實也是想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也就是想和家長互動。年幼的孩子都渴望長期持續性的關心,家長就要積極響應孩子。多和孩子說說話,一起玩,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關愛。
另外,家長也要懂得「獎懲分明」,若孩子破壞嚴重,就要讓孩子適當嘗到「苦頭」,比如克扣零食、一定時間內不許買新玩具等,以后孩子就不會再犯了。
家有閑不住、愛「破壞」的孩子,家長最好要上心并好好教育。同時最好把珍貴的東西收好,不然被破壞了就得難過了!